将“规划图”变成“实景图”!区委书记走近“四力四城”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 发布时间:2021-12-29

连日来,围绕如何将“规划图”变成“四季都有好风景、转角遇见小惊喜”的“实景图”,长宁召开了6场“走近‘四力四城’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专题调研座谈会,邀请区内年轻干部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及各领域专家学者、各界人士代表等,结合自身领域和优势为长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区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调研座谈会。

 

1.jpg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指出,长宁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区“十四五”规划,奋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更强凝聚力的人民之城,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城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进,全区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今后五年,是长宁在成功实现深度转型关键一跃的基础上,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那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宁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如何对接落实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又将如何抢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两大机遇,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四力四城”的提出,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蓝图既已绘就,如何奋进实现?是摆在长宁人面前的一份“考卷”。

 

开放是长宁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

 

2.jpg

 

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强调,开放一直以来都是长宁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这一优势体现在:长宁国际化程度高,对内对外开放的要素集聚、人才集聚效应凸显。同时,作为“大虹桥”7000平方公里内上海市域唯一中心城区,长宁更是有着独特的开放优势。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长宁的发展从来离不开开放与创新。6场专题调研座谈会中,其中3场请来了区内重点企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大家的恳切发言中,无不透露出对长宁开放程度的肯定和未来的期待。

 

3.jpg

 

“读懂长宁就会喜欢长宁,选择长宁就是选择未来。”座谈会中,区政协委员、区台联会会长、上海固名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郁真致在各界人士座谈会上如此形容在长宁的真切感受。无独有偶,在年轻干部座谈会和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无论是来自区内各机关单位的年轻人还是企业中的各领域人才,都表达了同样的感受。来自部分重点企业、区域内高校等代表也对长宁未来的开放之路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要把长宁国际化程度高以及地理优势转化为跨国人才和跨国公司的引进,转化为实际竞争力。”“努力铸就开放特征最鲜明、高端产业最集聚、城区功能最完备、辐射作用最突出的‘最虹桥’”。

 

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针对长宁正在编制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指标体系”,有专家指出,建议长宁“搭建更多载体平台,融入大虹桥建设”“进一步承接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比如举办更多国际性人文交流活动,吸引贸易型总部的聚集。”

 

4.jpg

 

长宁的未来发展,必定要与世界紧密接轨。面向新征程,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开放之城,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王岚在讲话中指出,未来,长宁将紧紧抓住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并充分发挥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提升长宁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数字让长宁更加智慧

 

5.jpg

 

因时而谋、因势而动。近年来,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大潮又起,鼓点益密。不断提升创新能级,打造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所需。

 

其实,“数字基因”在长宁有着深厚的积淀。“数字长宁”品牌经过20年的发展,在全市乃至全国享有知名度、影响力。近年来,长宁“一网统管”在智慧交通、智慧养老、智慧环保等领域不断创新,长宁区成为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之一,北新泾街道“AI+社区”的打造以及江苏路街道智能水表的“出圈”,让更多人看到了,在长宁,数字化应用早已不是落在纸上,而是实实在在落在了百姓身边。

 

6.jpg

 

6场座谈会中,围绕打造更富创造力的智慧之城,如何推动数字长宁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怎样做大做强数字长宁的品牌,打造数字治理最佳体验区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年轻干部座谈会中,区市场监管局注册许可科的施璐婧就提出了“数据有多流动,城市就有多智慧”的观点,她建议对于数据治理,要有一个包容开放创新的态度,通过各类数据的流动、共享、汇集、建模、分析,让城市的治理化水平更加智慧化。来自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的魏玉剑在重点单位代表座谈会上建议打造更多为数字化平台提供共享的场景,通过数字化的平台打破单位之间的围墙,努力推进单元重新组合,打造新的动能。

 

7.jpg

 

王岚指出,站在新的起点,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在上海坚定不移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大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重要战略中,长宁理应当仁不让、敢为先锋,继续巩固和扩大优势,进一步激发创造力、放飞想象力、提升变革力,推动各个领域更为智慧、更趋现代、更有张力。

 

让品质生活在长宁处处可及

 

8.jpg

 

宜居是长宁一张非常靓丽的名片,也长期扎根在老百姓的口碑与心声中。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宜居之城的目标让所有长宁人更加期待。

 

在前不久闭幕的为期两个月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新华路街道再次凭借“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火了一把。经过两年的城市更新,一个有人性化特色、人文化气息、人情味生活的花园社区——美好新华崭露头角。

 

9.jpg

 

在这场更新中,活跃在新华路街道的社会组织——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座谈会中,大鱼营造的联合创始人何嘉也被请为座上宾。说起长宁的吸引力和宜居程度,何嘉说了一句话引起与会者频频点头,“在长宁工作的这几年,身边越来越多的小伙伴把家搬来了长宁。”而谈起意见建议,何嘉提出要重视社区发展的多元主体参与,要活化活用社区资源,同时要重视青年在社区中的学习和发展。针对宜居之城的建设,还有不少与会者提出建设更多家门口的生境花园、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便捷可及、打造“家门口的时尚文化生活圈”等等。

 

王岚在讲话中表示,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厚植长宁宜居的品牌,持续强化城区的软实力建设,涵养更加有滋有味的人文魅力,不断提升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更加和谐和美的善治效能,高标准推进“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创造更加温暖温馨的人居环境,让舒适生活、便利服务和品质体验在长宁处处可及。

 

打造人民城市的生动范例

 

10.jpg

 

长河汇涓涓细流而澎湃,新征程上的发展必须永远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结束当天下午,区委书记王岚率新一届区委常委集体第一时间来到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参观,召开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创新发展座谈会。

 

28年前,华阳路街道率先在全市创造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继而推广至全区、影响至全市。同时,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近年来,长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努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与新时代“凝聚力工程”发展有机融合、互动并进,将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

 

11.jpg

 

长宁区2021年度中青班学员论坛也是本次专题调研座谈会之一,围绕打造更具凝聚力的人民之城,学员们积极发言。有学员建议通过加强资源共享,加强正向激励,加强典型引领,构建区域人才资源储备库。有学员建议进一步深化全过程民主,要提升居民在精品小区建设中的参与度。还有学员表示可以成立长宁区消费争议调解中心,将各部门涉及消费的行政调解职能进行整合,一口受理、分类处理……

 

王岚指出,未来长宁将继续充分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为全区发展凝聚起最广泛力量,不断丰富民主参与方式,积极主动讲好人民当家作主、有事好商量的故事,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基层实践地。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在区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还未“满月”之时召开“走近‘四力四城’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专题调研座谈会,旨在凝聚各方共识、汇集各方智慧。王岚表示,长宁的过去、现在、未来,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者的共同努力。与会者结合自身领域和专业优势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对长宁未来发展具有启发性、建设性和借鉴性。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我们致力于成为“六边形战士”,让长宁能够切实把先发优势转变为领先优势、把美好的图景转变为火热的实景、把政府的推动转变为各方的联动,让长宁真正成为人民建、为人民的生动范例。

 

 

部分图片为资料照片

文字:李晶莹

图片:陈   洋、陈容超

编辑: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