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友协会长林松添一行来长宁调研路易·艾黎故居及微展厅 发布时间:2022-03-01

3月1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友协会长陈靖,市友协副会长景莹等到访长宁区,参观路易·艾黎故居及微展厅,长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戴骅出席接待。


代表团一行首先参观位于愚园路1315弄内的路易·艾黎微展厅,此展厅紧邻路易·艾黎故居,于2021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通过设立人物塑像、讲述鲜活事迹、配置影像资料等方式,全方位呈现路易·艾黎在中国,特别是在愚园路居住生活期间与中国共产党结缘、并与中国人民共同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随后,代表团一行移步路易·艾黎故居,实地探寻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曾经的足迹。


1.jpg


林会长在调研后对长宁区在保护历史建筑、传承革命历史和中外友谊中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肯定,并对微展厅后续的内容扩充和细节提升方面给予指导。他表示,路易·艾黎故居和微展厅生动讲述了中外人民间深厚的情谊,外国友人在革命时期给予中国人民极大的帮助,要继承和发扬好这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搭建更多的民间外交桥梁,续写更多的国际友谊故事。


2.jpg


区人大办、区外事办、华阳路街道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扩展阅读》》


路易·艾黎(1897-1987),新西兰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改革家。1927年,他来到中国,1932-1937年曾在愚园路1315弄4号瑞兴坊居住并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33年,艾黎加入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共建立联系。


在他掩护下,该寓所成为中共地下党员的见面地点和避难所。中共上海党组织曾在其住处的顶楼小间里架设电台,与正在长征的红军保持通讯联系。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封电报就是在路易·艾黎家里收到的。此外,他不顾个人安危,用自身特有的条件,为苏区伤病员购买、运送急需的医药和器械;共同创办进步刊物《中国呼声》以唤醒国人,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复信斯诺、马海德、艾黎、爱泼斯坦等国际友人的亲属,向那些曾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宝贵贡献的国际友人致以深切缅怀。


据悉,路易·艾黎曾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大院居住了30年,院内设有其雕像。



文字/图片:闫 漫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