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坚守在虹桥塔台的“空中交警”,最近在忙这件事…… 发布时间:2022-06-04
今年3月上旬,华东空管局虹桥塔台紧急召集了40余名管制员到岗,进行封闭管理,全力确保虹桥机场口岸正常运行。近90天以来,他们日以继夜,承担大量物资的运送、保障援沪医疗队的往返等工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群“空中交警”的故事。
“你好,这里是虹桥塔台……地面风洞幺洞拐米,跑道三六左,可以起飞。”
头戴耳机,左手握话筒,右手点击鼠标,目光在跑道机坪的飞机动态和雷达屏幕的光标参数之间来回切换,一边和电波里飞行员通话,一边与负责地面滑行的工作人员沟通……天还没亮,“85后”青年管制员张云纬就开始在虹桥塔台管制室忙碌了起来。这样的忙碌,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右一为张云纬
4月28日,张云纬回到塔台开始封闭式工作。在这之前的一个月,她也并没有在家中,而是入驻酒店参与备勤管理,时刻准备接替同事们。张云纬的丈夫是一名飞行员,同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夫妻二人只能把尚小的孩子拜托给家中长辈照顾。
疫情期间,虽然客机数量大幅减少,但虹桥机场仍然需要承担大量防疫物资的运送、保障援沪医疗队的往返等工作。为了保证飞机的运行安全和效率,管制员需要长时间保持高度精力集中,时刻关注运行环境的变化,精确到秒来掌握飞机间的安全间隔并发布指挥指令。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间隔好几个小时都没有一架飞机起降,但即使在深夜,他们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要带着通话耳机,盯着眼前的天空、跑道。
这其中,不仅有张云纬这样的青年管制员,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法师”。空管中心虹桥塔台管制室带班主任宁北杰,曾获得全国管制技能大赛第一名,有着丰富的空管经验。今年3月初以来,他便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保障往来航班的运行安全。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4月3日晚,接连不断的螺旋桨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虹桥机场原本的沉寂……”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宁北杰语调有些兴奋。他告诉记者,当天晚上,从22:13到23:03,短短50分钟,当班的管制员先后指挥7架运-20、1架运-9军用运输飞机降落在虹桥机场18L跑道,创造了虹桥塔台短时指挥军航运输机数量最多的历史。
图为宁北杰
疫情期间,除了保障往来航班的运行,宁北杰还十分关心班组同事们的工作及心理情况。“因为大家往常要应对十几架飞机,但现在有时候半天不来一架飞机。管制员就会有些不适应,也难以保证工作状态。因此就需要定期开展模拟机复训,还要细心观察,主动询问大家的感受。”
正如宁北杰所说,这段时间以来,管制员们承担着不少压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近90天没有回过家,仍然克服了家庭和个人的困难,踊跃参加长期的封闭备勤,坚守在岗位上。为的,只是心中那一份责任和使命感。
随着疫情的好转,这些天以来,各兄弟省市的援沪医疗队陆续返航,虹桥塔台再次繁忙了起来。此外,他们还忙着另外一件事……
“最近几天,有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问,虹桥机场这两天为什么总有飞机在不停绕圈?其实这是在做本场训练。”虹桥塔台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由于航班量很少,大部分的机组没有起降记录,所以就需要进行本场训练。“这个时候积极开展飞行训练,对各航空公司完成各项飞行训练任务以及全面复工复航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空管也要积极配合航空公司和机场开展飞行训练。”
虽然疫情好转了,但为了确保运行现场零风险,塔台管制员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目前,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正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管制员培训,围绕陆空通话、技能保持、备勤返岗等重点环节,夯实作风、技能基础,确保备足备好管制人力资源,助力复工复产。“有一天结束夜班吃早餐的时候,我在单位食堂的餐桌上,看到了几个矿泉水瓶,里面插满了新鲜的洋甘菊。这是我们塔台的保洁俞阿姨在楼下从绿化坪里采摘的。洋甘菊的花语是逆境中的坚强。现在飞行训练多了,航班也多了。我站在塔台上看着这些小小的花朵,看着飞机迎着朝阳起飞,那一刻,真美。”张云纬说。
图片来源于华东空管局及受访者
文字:甘力心
视频:孔建宏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