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人民法院公开发布《涉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审判白皮书(2016-2022)》 发布时间:2022-10-25

家庭暴力绝不是简单的“家务事”,人身安全保护令也不是一纸空文。10月25日下午,长宁区人民法院公开发布《涉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审判白皮书(2016-2022)》,并对4起涉人身安全保护令典型案例进行解读。


为家庭暴力受害人建起一道法律“隔离墙”,有效保护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首次在立法上确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紧接着,又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进一步解决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1.jpg


长宁区人民法院在分析2016年至今受理的涉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特点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对于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司法实践中发现难、举证难,保护令执行不畅等症结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特别发布该白皮书,旨在进一步清除该类案件程序及实体中的各种障碍,更好地保护家暴受害人。


2.jpg


从白皮书中不难看出,自2016年3月《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后,长宁区人民法院总计受理19件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配偶间、父母子女间涉诉情况较多。虽然申请保护令内容趋同,但新型保护方式亦有出现。以2022年最新受理的1起案件为例,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不得出现在申请人居住地、工作地200米范围内,系长宁区人民法院首次适用《反家庭暴力法》该条第四项有关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其他措施这一兜底条款的最新探索。


基于多年司法实践经验,白皮书细致分析了案件中普遍存在的实践症结,如家暴事实的发现机制难以与依法、及时、有效保护受害人原则相匹配,家暴的证据固定机制难以与完整的证据锁链相匹配,被申请人不必然到庭难以与民诉法直接言词、正当程序原则相匹配,保护令制度执行机制设置难以与司法实践相匹配等。


发布会现场,法官在解读4起涉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典型案例时特别强调,这些案件都集中体现了保护弱势群体、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核心理念,对未成年人优先保护和特殊保护的基本原则,以及男女平等保护的法治原则。


3.png


值得一提的是,长宁区人民法院突出未成年人优先保护、特殊保护,更好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就家暴问题听取未成年人意见,或者制作询问笔录时,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特点,提供适宜的场所环境,采取未成年人能够理解的问询方式,特别注意保护其隐私与安全。


与此同时,在发布会上,长宁区人民法院还专门编写制作了一份普法小册子——《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指南》与大家见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具备哪些条件?”“需准备哪些材料?”“申请书怎么写?”……针对这些常见问题,在申请指南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解答。


如有需要,您可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获取申请指南:

4.png



部分图片由长宁区人民法院提供

文字/图片:闫 漫

编辑: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