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汉服版权中心”就在长宁 发布时间:2022-11-03

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首届“汉服创意与汉服版权”论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让全国首个综合性汉服版权服务平台“上海汉服版权中心”走进了市民大众的视野。这个版权中心就坐落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一起来了解认识下吧~


点花钿、描青黛,一袭襦裙霓裳,曲裾轻舞……汉服已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超级IP”。而蕴含在汉服设计里的版权代表着原创的核心竞争力,赋予了汉服产业发展新动能。如何保护原创设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促进汉服产业健康有序生长?为此,上海市版权局在东华大学设立“上海汉服版权中心”,这是全国首个综合性汉服版权服务平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原创设计提供全方位的版权服务。


1.png


为汉服设计提供“出生证明”


该中心位于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旨在围绕“研究、保护和服务”定位,开展包括强化汉服版权维护、促进汉服资源整合,推动汉服IP创新以及加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路径打通等方面的相关工作,探索版权机制创新、技术标准创新和运营服务创新。


2.jpeg


针对汉服原创设计种种维权痛点,上海汉服版权中心为汉服设计提供版权登记、确权、维权等专业化服务,形成从创意设计到内容产品,从版权认证到版权维护,最终实现交易转化的全流程承载平台。就汉服的原创设计与开发,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主任蒋智威介绍说,上海汉服版权中心重点围绕“两点六维度”展开——其中“两点”指的是“纹样图案”和“品类单品”,“六维度”指的是“历史遗存的再创造”“新型材料的再应用”“科技手段的再表达”“服务场景的再拓展”“应用领域的再衍生”和“品牌建设的再赋能”。


3.jpeg


据悉,东华大学曾为常州纺织博物馆定制传统汉服,其中一套的“凤穿牡丹图”,以唐代《簪花仕女图》为原形,通过对其纹样、效果图和实物制作的再设计和再创作,再现了周昉笔下唐代贵妇身着大袖衫的“周家样”。


4.jpeg

5.jpeg


图中仕女穿唐制罗衫、长裙、披帛三件套,着高腰齐胸服饰,绘有田字菱纹、团花、白鹤、云凤等图样。为了防止这些具有独创性的纹样被抄袭,该中心将这些纹样在版权管理部门进行作品登记,对登记时间、设计人、权利人等重要事实进行形式上的确认和公示,让其有了官方授予的“出生证明”。


把汉服从博物馆、历史书中“请出来”


除了强化汉服版权维护,促进汉服资源整合,推动汉服IP创新以及加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路径打通等方面外,上海汉服版权中心致力于推进汉服等中华传统服饰的历史研究,将其从博物馆、历史书中“请出来”,引入符合现代文明的服饰文化元素,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设计邀请赛、版权交易展等,集聚原创领军力量,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传统服饰设计高地、流行趋势与新品发布高地,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2021年10月,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携上海汉服版权中心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2022年4月,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入选上海首次发布2021年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该中心有力推动了以汉服设计作为切入点研究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谱系的工作,为中华特色传统服饰原创设计探索提供了版权服务新模式。”专家对中心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6.jpeg


今年10月底,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又举办了中国首个以汉服创意与汉服版权为主题的论坛,来自服饰史学、知识产权、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和市场运营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多维度探讨汉服的未来发展之路。


7.jpeg


论坛上还发布了《中国汉服产业发展报告(2022版)》,引发了大家广泛关注。30万字、1000余幅图片的《中国汉服产业发展报告(2022 版)》搭建并勾画我国汉服产业的基本轮廓、沿革脉络和演进特征,分“汉服产业”“汉服版权”“行业研究”“行业供需”和“统计资料” 五大篇章;重点研究了“汉服集聚地”“汉服市场(零售)”“汉服节”“汉服社团”“汉服品牌”“汉服在线”“汉服网红”“汉服影视”“汉服演出”“汉服教育”和“汉服出版”等观察点。


与此同时,上海汉服版权中心还启动了“中国高校原创时尚汉服设计群英会”,来自全国百余所专业高校汉服设计新锐将以中国传统元素为创意源点,在这次原创时尚汉服设计大赛中一展风采。


此外,为实现汉服原创设计的商业转化与价值倍增,上海汉服版权中心携手上海丝绸集团旗下的上海丝绸商厦有限公司等相关商业运营机构,成立“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商业运行平台”,探索汉服版权有效转化的经营路径。



图片来源于东华大学

文字:程清慧

编辑:李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