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发布时间:2023-01-12

与宁说实事.jpeg


实事暖心人,事事见实惠!2022年,长宁区聚焦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优化社区居住环境,紧贴新形势下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全力推进落实15类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一批居民最盼望、最关注的民生难题,让实事惠民的可及性更强、感受度更高。你的家门口有哪些新变化呢?快来看看吧!


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共15类项目,安排资金7.7亿元。受疫情防控措施限制,很多项目上半年都推进缓慢,但是各主责部门都克服重重困难,全力推进落实。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均已完成年度预定目标。


其中,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适老化改造、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精品小区建设、人民防空(民众防护)宣传培训等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实事项目解难题、出亮点


通过为民办实事项目,解决了一些民生难题,形成一批特色亮点。


1.png


一些项目紧密贴合了新形势下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如连续多年联合建管委共同挖掘停车资源共享,累计完成近50处点位2200多个泊位,有效缓解停车难。如为改善住宅周边电动汽车充电难现状,年内新增了10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促进充电桩共享利用,回应并解决了居民实际诉求。


一些项目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契机,充分突显数字化转型理念。如新华路街道深入探索数字化建设,在市民中心、未成年人保护站活动场地建设中,充分运用数字化理念,体现党建数字化、文化服务数字化的特色。


一些项目根据防疫形势在形式上拓展创新。如团区委加强小学生“爱心云托班”宣传,为一线人员子女提供“云陪伴”服务。如区文旅局完善文化资源配送“掌上点单”模式。如区体育局和区民防办通过“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相结合,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提供惠民服务。


实施过程抓进度、有机制


通过三项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实施,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


据了解,项目进程中,实行月度督办季度发布机制,每月开展进度督办,督促项目主责部门锚定年初实事项目目标,抓紧抓早落实任务,并做好汇总提醒。每季度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项目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2.jpeg


此外,还有年度结项评估机制,区地区办委托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采取拦截访问、电话调查、实地调查与定性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实事项目满意度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4195份,做到项目全覆盖、项目涉及街镇全覆盖。结果显示,2022年度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整体满意度为93.88分,较之去年95.26分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难以在预期时间节点内完成。


项目主责方还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视察工作,积极配合区有关部门申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点位,围绕精品小区建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助餐点、托育点建设等项目,做好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实地视察、建言献策等工作,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监督。


实践成果强报道、重反馈


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注重项目成果总结提炼,加强宣传力度。


3.png


项目实施过程中,地区办联合“上海长宁”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与‘宁’说实事”栏目,及时将各主责部门的推进情况进行总结提炼,让群众了解项目进度和经验做法,分享经典案例,同时针对群众留言中的意见建议予以反馈,注重提高实事惠民的知晓率和覆盖面。


年内早餐工程建设、精品小区建设、新式里弄卫生设施改造、适老化改造、未成年人保护站、公益文化配送等项目,得到了“上海发布”“上海长宁”公众微信号等市区级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


长宁区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均已完成,来看看,你家门口有没有这些变化?


 新增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安装消防设施 


4.jpeg


实现新增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15个,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老旧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安装消防设施157处。


 推进“早餐工程”建设 


5.jpeg


推动早餐工程建设,实现新增早餐工程网点35个,成功获评上海市早餐工程示范点8家。


 新增为老服务设施建设 


6.jpeg


实现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家、老年助餐点16家、养老床位208张,新建日间照料中心3家。


 推进适老化改造 


7.jpeg


完成适老化改造400户,为高龄独居老人家庭新增烟感报警装置3000台。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 


8.jpeg


建立10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在全市率先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街镇全覆盖。


 推进普惠性托育点建设 


9.jpeg


推进普惠性托育点建设,实现在5所公办幼儿园增设托班。长宁区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项目受疫情影响,全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项目暂停开展,我区小学生爱心暑托班项目也同步暂停。


 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 


10.jpeg


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实现310个泊位错时停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提升新虹桥中心花园桥下空间形象 


11.jpeg


完成新虹桥中心花园桥下空间形象提升工程,涉及改造面积约2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桥下通行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憩运动空间。


 开展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12.jpeg


深化开展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累计配送并指导开展全区各类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活动10805场,开展线上线下群众文化团队指导1053场,开展线上手作培训和线下公共文化培训173场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创评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13.jpeg


创成12家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提升体育健身环境 


14.jpeg


实现新建改建10个市民益智健身点,更整新社区健身器材30个点位,配送科学健身指导课程200课时。


 开展精品小区建设 


15.jpeg


实施130万平方米精品小区建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施5万平方米新式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提升改造。


 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 


16.jpeg


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建设,完工301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开工312台,受疫情影响,预计2023年一季度基本完成新开工400台目标任务。


 开展人民防空(民众防护)宣教培训 


17.jpeg


分类开展知识性、体验性的人民防空、民众防护宣教培训和集成演练活动,全年完成14.1万人次,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现新增公益化使用民防工程点位3处。


 推进“家门口工程”项目建设 


18.jpeg


实施美丽小区、美丽楼道等群众需盼求的“家门口工程”项目70个。



图片由区地区办提供

文字:闫 漫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