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教地理?虹桥中学的这个“跨界课堂”有意思 发布时间:2023-12-29

以“跨学科提素养,新教研促发展”为主题,在上海市虹桥中学“新教研”项目研讨暨虹桥中学65周年校庆专题活动中,各学科教师为大家带来一堂堂生动的跨学科公开课,并分享“新教研”下的教学经验与思考。以“笔记”为抓手促进创新能力培育,以跨学科真实情境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无形的核心素养在有形的课堂学习中成长起来。


640


走进虹桥中学语文教师丁京京的课堂,一连串地理知识在屏幕中闪现。各大洲的平均海拔、南极北极的平均气温、南极“风极”......在这篇以科考队南极探险为背景的课文《伟大的悲剧》里,极地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对文中风雪以及食物资源匮乏的描述有了更为具象的认知。


“学生能够更加设身处地地感受课文中的探险英雄所处的恶劣环境,从而领悟他们为人类进程不畏个人牺牲的伟大人性光辉。”丁京京介绍。


2023年,上海市虹桥中学以市教研室“指向核心素养的新教研”项目为契机,依托“深度教研”的理论与操作模型,在学校跨学科自然笔记课程研究基础上,以“四轮驱动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为主题开展项目研究。“怎样以跨学科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虹桥中学“新教研”教研组持续思考与实践的问题指向。


“所谓跨学科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多元,而是真正让学科内核产生关联。”这是丁京京在不断磨课中的感悟。为此,丁京京立足文本解读的学科核心,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抛出了“语文书上和历史书上的探险事例侧重点有何不同?语言风格有何差异?”这一问题。


“历史书上侧重叙述,语文书中用更多的细节描写!”“历史书重视事件的意义,语文书上重点讲精神品质。”......学科间的比较引发思维的碰撞,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举手发言。


640


在虹桥中学教研组的教学实践中,跨学科教学还指向思维广度的引导与真实的情境运用。


数学课上,进博会大数据分析融入六年级的百分数应用,学生在历年进博会中的参展商、成交额等数据体会进博会开展的意义;物理课上,七年级科学课中“眼睛的构造”与八年级物理课上“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识点关联起来,学生通过人眼模拟调焦实验了解近视的矫正方法,直观感受物理学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们立足青铜器的历史发展、艺术水平等知识点,确定“探究青铜器在中华文明中的价值”这一学习主题,从价值观培育出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将知识综合与真实问题解决于一体的整体教学思考,推进着综合学习中的跨界融合,进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虹桥中学校长薛剑晨介绍。与此同时,学校自然笔记课程特有的“观察、记录、阅读;展示、交流、合作;实践、体验、研究”18字学习方式贯穿课程设计始终,形成了基于观察力提升、培育创新素养的跨学科课程课堂教学范式。


640


以“笔记”为抓手促进创新能力培育,以跨学科真实情境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无形的核心素养在有形的课堂学习中成长起来。


目前,虹桥中学已组建起“课程教学专家”+“教导处”+ “综合研究室”+“教研组长”+“青年教师骨干”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学习交流”“教学实践”“活动研讨”“教案研制”四轮驱动,明确了跨学科典型教案具备的四个主要特征、六个基本要素,以及“五大关注”实施策略,并积极开展各学科教学实践,目前形成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命科学、历史学科的跨学科典型教案。




部分图片来源于虹桥中学

撰稿/摄影:何郁柠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