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百人文化交流团来沪交流 发布时间:2025-06-20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近期,在长宁援滇干部的精心组织下,云南省红河县文化馆、红河县第一中学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的师生与文艺工作者组成的百人文化交流团跨越山海,走进上海开启深度交流之旅。


此次活动以“文化共赏、教育共进”为主题,通过文艺展演、教育帮扶、研学探索三大板块,让红河县的民族文化在黄浦江畔绽放光彩,推动沪滇协作从资源输送向理念共生升级。


在“双城同心、艺海同韵”沪滇协作“红河之夜”文艺展演当晚,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灯光璀璨,舞台上,红河县文艺工作者身着民族服饰,跳起精心准备的舞蹈《谷语》《奕车人》,唱起极具民族风情的《长街宴》《梯噜噜》,丰富多彩的节目将红河县哈尼梯田农耕文化、马帮文化及国家级非遗“乐作舞”的魅力娓娓道来。


图片

图片


“演出太震撼了!文艺工作者们充满力量的舞蹈和悠扬的歌声,一下把哈尼梯田的晨雾、马帮铃铛的回响都隔空带到了我们面前。”观众李女士感慨道。这场持续近90分钟的展演,让上海市民领略到了红河县“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民族文化底蕴,更通过艺术语言实现了边疆文化与都市审美的深度对话。


图片


作为文旅部“春雨工程”文旅志愿服务边疆行计划的重要实践,长宁区已连续多年将丰富精彩的文旅服务从东海之滨送到了红河南岸的群众身边,以文化展览、文艺展演等形式推动帮扶地区的文化“走出去”。长宁用实践行动诠释文化帮扶不是单向输出,而是架设文化连心桥,让沪滇两地群众在审美共振中实现情感联结与认知互鉴。


图片


文化交流的背后,是云南省红河县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作为“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受益者,红河县第一中学在沪滇协作支持下,探索出“艺体见长、综合发展”的特色化办学路径。据学校校长蒋怀峰介绍,学校依托“组团式”沪滇帮扶和“省管校用”临沧一中结对帮扶,构建“5+3+2”艺体特长培养体系,即5类艺术专业、3类体育项目、2类特色课程。 


“能站在上海的舞台上表演,是我作为一个艺术特长生的‘高光时刻’。”红河县第一中学的学生李雅颖难掩激动。她的同伴李慧玲则说:“沪滇协作的帮扶让我们有了展示红河县民族文化的平台,这个机会太珍贵了。”


在上海期间,红河县文化交流团的研学之行,走进了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市博物馆、华东政法大学及华政附中。在一大会址,革命先辈的首创精神让红河县第一中学教师杨赛深受触动:“我们不仅感受到上海的现代化,更从红色历史中汲取了推动家乡教育发展的力量。”


图片


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双方围绕特色办学展开深度交流。“华政附中的‘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红河县教师表示,将把上海经验与本地民族文化结合,探索更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此次红河县文化交流团的上海之行,既是民族文化的“走出去”,也是教育理念的“引进来”。从舞台上的文化共鸣到课堂里的理念碰撞,沪滇两地以文化为纽带、以教育为支撑,在资源共享中实现了优势互补。红河县文化馆馆长李白章说:“这场‘双向奔赴’,让我们看到了边疆文化与都市资源碰撞的无限可能。”


未来,随着沪滇协作深化,两地必将在更多领域书写“山海相连”的新篇章,共同绘就边疆发展与城市赋能的共赢图景。


本次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合作交流办、区教育局和红河县人民政府指导,红河县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县教育体育局主办。



图片来源于区合作交流办

撰稿:吴佳倩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