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再出发!“家在上海·融在华阳”现场交流活动在长宁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03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7月3日,上海市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研讨会暨“家在上海·融在华阳”30周年现场交流活动在长宁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华阳路街道基层实践指引(2025版)》,为基层民族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和方向指引。《“家在上海”城市民族工作导则(2025版)》也在现场正式亮相,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政协民宗委向虹口区民宗办、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嘉定一中、光明集团蔬菜公司等代表赠书。



“家在上海·融在华阳”互嵌式社区实践项目正式成立。项目由上海市长宁区华阳社区基金会与上海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进一步促进各民族群众在社区中实现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社区生活,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社区环境。华阳辖区单位上海财瑞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财瑞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联通西区分公司、上海松韩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该项目注入首笔启动资金。



在情景演绎环节中,东华大学各民族学生、华阳路街道“石榴红”青年团队共同演绎了以“家”为名的故事,夏妈妈与西藏孩子的亲情故事、“红石榴”帮扶项目、各族青年在上海的成长经历等共同组成了民族团结的和谐画卷。在随后的采访互动中,30年来结对、共建、帮扶的原型人物纷纷登场,以真挚诚恳的发言感染了现场的观众。



在“都是一家人会客厅”沙龙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三位特邀专家,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南京市秦淮区民宗局、合肥市瑶海区红石榴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等全国模范集体的代表发言,从各自角度分享了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


20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开展“家在华阳”民族工作,街道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家在上海·融在华阳”的民族工作新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街道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站在30周年新起点,街道将持续深耕基层民族工作,把社区作为基层工作的主阵地,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拓展民族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更加包容、多元与和谐的社会格局。


上海市民宗局副局长毛俊,长宁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罗清出席。活动由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长宁区委统战部、长宁区民宗办主办,长宁区华阳路街道、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承办。



撰稿/摄影:毛奕云

编辑:史焕焕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