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竹节草”来袭,长宁为老人筑起“防护网” 发布时间:2025-07-30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台风“竹节草”来袭,长宁区民政局快速行动,积极应对台风带来的影响,筑起“防护网”,为辖区内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保驾护航。


图片


据区民政局介绍,辖区内各养老机构围绕建筑安全、排水系统、电气设备等关键领域,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设施加固,对门窗、屋顶瓦片、空调外挂机等易受台风影响的部位进行全面加固,提升抗风能力;保障排水畅通,对地面、天台等区域的下水口垃圾进行彻底清理,防止积水;做好防水处理,在底层电梯门前备好沙袋和防水雨布,严防雨水倒灌;消除周边风险,对户外广告牌、行道树等潜在隐患点,各机构已全部完成加固或拆除工作。


图片


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老年人高频活动场所,工作人员联合专业维修人员重点检查门窗牢固度,对松动部位及时加固;全面清理排水管道、雨水井内的落叶、淤泥,对易积水区域的排水口进行扩容改造,防止雨水倒灌;测试防滑扶手、紧急呼叫系统、恒温设备等设施运行状态,备足应急照明设备,确保台风期间各类设施稳定可用。仙霞新村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专项检查配电房、电线线路,防止雨水渗漏引发电气事故;天山路街道对户外广告牌、行道树等潜在隐患点完成加固或拆除,消除周边风险。


针对独居、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环境,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协同物业人员上门排查,重点检查门窗密封性、阳台易坠物品安置情况、水电煤使用安全及排水通畅性。江苏路街道西浜居委会发现高龄独居老人房外雨棚损坏后,第一时间联系物业修缮,避免台风期间雨水倒灌;周家桥街道则同步检查老人家中紧急呼叫系统,确保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响应。


图片


各养老机构在收到台风预警信息后,迅速行动,提前储备了充足的防汛沙袋、抽水泵、应急照明设备等防汛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上海金福第四养老院在易积水区域提前预置防水沙袋,筑牢防汛第一道防线;长宁区社会福利院按3天用量储备了饮用水、食品等生活物资,保障老人基本生活需求。


各为老服务场所按照“按需储备、适度超前”原则,备足饮用水、方便食品、常用药品、急救包、防汛沙袋、抽水泵、应急灯、雨衣雨鞋等物资,定期检查更新,确保“拿得出、用得上”。华阳路街道、新华路街道的养老机构还补充了灭火器、吸水膨胀袋等防汛器材,物业同步提供矿泉水送上门、代为购买食品等服务,全方位保障老人生活需求。


除了排查隐患、储备物资,街道联合养老服务机构制定详细防台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台风预警发布、人员转移、物资调配等环节的责任主体与操作流程,组织应急演练。周家桥街道长者照护之家模拟台风橙色预警场景,重点演练人员转移、医疗救护等环节,特别是针对失能老人制定“一对一”转移流程,确保员工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同时,各机构通过岗前培训、现场演示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员工对暴雨、内涝等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确保在险情发生时能够沉着应对、高效处置。


“老伙伴”志愿者与特殊困难老年人结对,通过上门探访、电话问候等方式,逐户确认老人安全状况,告知台风预警信息、避险要点及应急求助渠道,帮助加固门窗、转移阳台物品、储备饮用水和常用药品;同时密切关注老人身体与情绪状态,及时做好安抚工作。


台风期间,“一键通”紧急呼叫系统和AI语音关爱平台可实现智能化关怀。AI语音机器人定时向老年人推送台风预警、防台知识,提醒减少外出;老人遇紧急情况时,按下“一键通”设备即可快速联系社区工作人员或家属,确保需求第一时间得到响应。


图片


在生活保障方面,各社区优化长者送餐服务,为送餐人员配备雨衣、防滑鞋、应急灯,根据实时天气灵活规划路线,避开低洼积水、树木易倒伏等危险区域,必要时安排社区人员在危险路段接驳,确保老年餐“不断档、不脱节”。针对确有紧急照护需求的老人,社区协调养老机构与医护人员组建应急照护小组,提供24小时上门服务;暂停非必要的上门助浴、外出就医陪同服务,提前与家属沟通并记录新需求,保障服务既安全又贴心。


各社区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为老服务热线畅通,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志愿者全天候待命。居委会与物业加强联合巡逻,重点关注低洼地、车库、高空坠物隐患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值班人员实时关注台风动态,根据预警级别动态调整防控措施,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资料来源于区民政局

撰稿:谭奕茂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