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宁这座新建的公园里,市民听到看到了 发布时间:2025-08-08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8月8日,长宁区“政府开放月”活动带领市民代表走进古北市民公园与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从1.49万平方米的城市绿肺到民主协商的议事平台,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既触摸到公园城市建设的温度,也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活力。
古北市民公园的前身是两块2006年建成的公共绿地,因管养标准较低,曾显得有些“野性”。去年,长宁区对其进行整合升级,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成为24小时开放的“城市绿洲”。
“您看这条樱花道,春天特别漂亮;那边的草坪上,居民可以散步、休憩,连遛狗都有大家约定的规则。”区绿管中心主任施逸泓介绍道,公园最大的变化是“打开围墙”——不仅物理上拆除了阻隔,更通过居民参与管理,让绿地从“被动观赏”变为“主动共享”。
原绿化管理用房被改造为活动空间,如今每周都有插花课程、亲子活动在这里开展。“以前这房子锁着,现在成了我们的‘周末课堂’,太方便了!”一位常来参加活动的阿姨说道。
上海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位于古北市民公园的另外一块草坪上。室内电子屏上滚动着实时更新的数据:自2024年6月29日启动以来,这里已开展专题活动176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760条,接待国内外学习考察393个,接待外国友人430人次。
“您看这个‘全天故事会’案例,快递小哥能坐下来讨论社区规划,普通居民的建议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民生项目。”政协工作人员指着展板介绍,实践点通过“事前调研、事中协商、事后监督”的全链条机制,让民主从理念变为行动。比如长宁区已建成的多座生境花园,正是居民、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多轮协商的成果,目前还在向全市推广经验。
一位市民代表被墙上的“社区民意直报”二维码吸引,掏出手机扫码尝试,这种便捷的参与渠道,让他直呼“民主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活动交流环节,施逸泓向市民代表们详细介绍了公园城市愿景。“长宁正在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今年将改造天山公园、开放虹桥音乐公园,建设3处单位共享绿地。”施逸泓介绍道,“欢迎广大市民建言献策,我们会将大家的‘金点子’转化为未来工作的‘金钥匙’。”
“我们小区绿化被破坏,物业不管怎么办?”“生境花园能不能在商品房老小区推广?”“公园绿地的绿化如何做好防蚊虫工作?”在意见交流环节,市民代表们的问题直奔主题,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并现场记录。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政府开放月活动,来上海十六七年了,看着家门口一点点变美,太开心了!”一位市民代表的感慨引发共鸣,“家门口两三百米内有这样的好环境,感觉美好生活越来越接近理想状态了,感谢绿化部门的付出!”
据悉,长宁区将持续以”政府开放月”为契机,让更多市民走进城市治理的“后台”,让公园城市的绿意与全过程民主的活力,共同滋养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
撰稿/摄影:李媛媛、任影(实习)
编辑:史焕焕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