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全景式育人图谱”!长宁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9-18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在红色旧址聆听那段峥嵘岁月、在乐颐生境花园观察生物的多样性、在古北市民中心了解民主实践……走出校园,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构建的区域“大思政课”社会资源图谱正徐徐展开,一条条凝聚育人合力的实践路线,涵盖六大主题路线共50个具体点位,将深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家门口的“真实”课堂。


系统化设计:六线贯通构建“大思政课”实景图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何让思政课接上“地气”、拥有现实深度?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统筹全域资源精心构建六大社会资源主题路线:红色初心寻访路线聚焦“信念之魂”,串联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愚园路历史名人墙、钱学森旧居等点位,让学生在科学家旧居感悟爱国情操,在隐蔽战线旧址感知信仰的力量;民主法治实践路线展现“中国之治”,通过古北市民中心、长宁区人民法院、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等点位,生动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和创新实践,让学生在鲜活案例中读懂中国式民主的魅力;文化艺术传承路线厚植“人文之韵”,从上海恩理禾艺术馆的艺术疗愈,到王小慧艺术馆的数字影像,让文化自信悄然生根;科创数智探索路线点燃“创新之光”,走进科大讯飞、中科院微系统所,以前沿科技激发少年探索热情;劳动安全实训路线浇筑“实干之基”,区劳动教育技术中心深耕工匠精神,区民防教育基地筑牢安全防线;生态环保科普路线赋能“绿色之梦”,漫步外环林带生态绿道、体验IBP双碳科技项目,让生态文明在行动中内化。每条路线都紧扣育人目标,“全景式图谱”精准覆盖学生成长多元需求,使思政课堂的边界不断延展。


协同育人:多方聚力共下“大思政课”一盘棋


图片

图片


一花独放不是春,“大思政课”需要多方聚力。长宁区教育工作党委积极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法院、区检察院、虹桥街道等数十家单位协同发力。各相关部门拿出了“压箱底”的资源:区法院拿出珍藏的少年司法史料;区生态环境局开放环境监测站的神秘实验室;新长宁集团贡献IBP项目前沿绿建技术点;虹桥街道亮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金字招牌”——古北市民中心。一盘棋推进、多条线联动,共同构筑起覆盖全域、形态各异的实践教育矩阵,将育人资源汇聚成河。


课程融创:专业力量点睛“大思政课”活起来


图片

图片


要打通思政“最后一公里”,还需专业转化的“点睛之笔”。长宁区组织高中、初中和小学思政教师团队在暑假期间围绕区内红色资源和实践载体,开展系统化、课程化的深度寻访与教学开发,重点走访了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愚园路历史名人墙、钱学森旧居、路易·艾黎故居、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教育基地,努力实现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资源的双向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团队着力推进两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教材的“活化”。教师依托真实场景和实物资料,将愚园路沿线红色史迹整合开发为 “长宁红色读本”,把区内历史人物旧居和革命旧址转变为可沉浸体验、可互动探究的“活教材”。二是实现实践资源的“课程化”。团队系统梳理各类点位的教育内涵,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单元,开发出多套本土化校本实践活动手册和研学指南,形成“理论学习—实境体验—反思探究”三阶一体的课程实施路径。通过系统设计和专业转化,长宁区思政教师不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更实现了“把实景引入课堂”,有效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时空边界和情感深度,初步构建起“小课堂+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新样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大主题路线如同流动的经脉,链动全区育人资源;多元主体如汇聚的星辰,共同照亮孩子们的成长星空;课程融创如灵动的桥梁,把知识的种子稳稳种进生活土壤——这便是长宁“大思政课”图谱!



封面图由AI生成

资料来源于长宁区教育局

编辑:何郁柠、史焕焕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