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巷”发布了一份“歌单” 发布时间:2025-10-12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在钱学森归国70周年之际,10月11日,长宁区科学技术协会八届四次常委会、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暨“硅宝追梦心”弘培歌咏会在华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召开。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倪前龙,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区科协主席谢晓明出席活动。


图片


“在美国学习的20年当中,岐山村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家,三次回家都是他对亲人的牵挂,也是人生旅途的三次转折”,愚园路历史文化宣讲团团长霍白以《岐山村里是我家》为题讲述了钱学森与岐山村的家的故事。1929年,钱学森报考上海交通大学,正是在岐山村复习备考,大学期间在此自学航天知识。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同年与蒋英成婚。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碍回国,终在岐山村与父亲团聚。


图片


“在茫茫的大海上,大家激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在回国后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与钱学森讨论最多的就是有一门新兴的学科Operations Research(运筹学)”,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院长姚薇为大家带来了《归国邮轮上还有舅公舅婆》的故事。当时,克利夫兰总统号作为第一艘从美国回到中国的邮轮,船上不仅有钱学森一家,还有很多留学美国的学者家庭,共计有24个大人6个小孩。舅公许国志起草了国家首个运筹学的规划,建设了清华大学首个运筹学学科。舅婆蒋丽金回国后,响应国家需求从事研究,曾获得国防领域的国家级科技进步的特等奖,是光化学领域的奠基人和主要开拓者。两人成为了“院士夫妻”。


图片


往前看,“上海硅巷”作为长宁把握科创回归都市机遇、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已被纳入市、区重要工作任务,也涌现了一批留学归国就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自上海硅酸盐所的曾宇平研究员专注于陶瓷毛细芯的研制,作了《十年磨剑 科技报国》的交流分享。来自氦豚科技的孙祺昀是一位留学归国的青科人,深耕咖啡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以云端连线的方式讲出了自己的心声。


图片


今年,为纪念钱学森先生归国70周年,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工程师文化,促进长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推动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区科协组织区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社团协会等10余家单位开展了专题歌咏活动,并将这些讲述和歌曲编辑成一部音乐专题片《硅宝追梦心》。活动现场进行了正式发布,并播放了快闪视频。


图片


会场上,“新微生态”青科组合以一首《就是哪吒》点燃了全场的气氛,来自中科新微、新微智谷、恩谷科技、物联网公司、理微医疗的他们充满了青年科技工作者有梦想、有行动的精神面貌。活跃在硅巷的音乐剧歌手吴政燕、朱启睿则演唱了硅巷的主打曲《This Is Silicon Alley》,“梧桐树下写代码,咖啡馆里开晨会,老洋房中搞科研”,声浪激昂,令人心潮澎湃。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上,霍白、姚薇被授予“区科协荣誉委员”称号,以表彰他们作为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传播志愿服务领域做出的积极贡献。谢晓明传达了区科协八届四次常委会精神,副区长赵永尊出席并致辞。区科协委员、科技企业代表及青年人才出席,还有部分区科协委员在线参会。



部分图片来源于区科协

撰稿/摄影:毛奕云

编辑:毕扬静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