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活动走进长宁 发布时间:2025-11-21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扬起法治小风帆,让“法治的光”照进未成年人的数字生活。11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民一庭、人民法院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活动走进了长宁,聚焦“孩子的建言献策 网络安全听我说”主题,开启了一场从网络到现实、从法治宣传到法治参与的“法治漫游”。


图片


“法治漫游”的首站来到了“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愚园路法治文化街区,这里的景致是法治文化和历史底蕴的融合,串联成了一条可参观、可阅读、可感受的法治路线。


为了帮助未成年人学会用自己的角度和眼光去研究、去发现,慢慢筑起自己在网络世界的“防火墙”,长宁学子和与会嘉宾一边观看《网络上的“账号漏洞”》《画布上的“阴云”》《AI守护者》等微视频,一边积极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如网络分级需“真人验证+分龄细化”、网络暴力要“存证求助+平台担责”、AI使用得“辨真伪+保护隐私”等。大家表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活动让未成年人参与讨论、提出观点,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法律的种子,携手编织更加严密的法治网络。


普法活动形式活泼有趣,激起了大家的参与兴趣。特别是在“孩子说、专家评、大家议”过程中,长宁的学子们在“菁菁议事厅”里认真思考、研究提出立法建议,自主调研形成《智享未来自律守则》,都是将法治理念、司法实践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融为一体的生动体现。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以司法之力织密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网,活动中,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3个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违法犯罪惩处典型案例。法官还从“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网络言行的规范”“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与预防”等角度进行剖析,并表示今后将以积极的司法履职推动“六大保护”协同联动、融合发力,持续促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和犯罪防治,为守护社会安宁、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为未成年人赠送精心编写的未成年人保护纪实普法书籍,给予广大家长科学又贴心的家庭教育方式建议……此次普法活动不仅聆听了未成年人的真实感受,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将“法治的光”照进未成年人的数字生活,让孩子们在法治的阳光下安全、健康、自信成长。


图片


据了解,“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活动自启动以来,已经走进全国多个地区,来自各地的法官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故事打造了一场场流动的法治课堂。


作为中国少年司法的发源地,40余年来,区人民法院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初心,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权益保护领域持续深耕,用心用情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区人民法院表示,此次普法活动选择长宁,具有特殊的标志意义,不仅创新探索活动形式,同时,多家媒体同步直播,进一步扩大了“送给孩子一束法治的光”未成年人普法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


此次活动由市高级人民法院、区人民法院承办,区委网信办、共青团区委、区妇联、区教育局、虹桥街道、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协办。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人民法院

撰稿:闫   漫

编辑:史焕焕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