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专属服务方案,长宁为他们搭建起“就业桥” 发布时间:2025-08-14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量身定制就业规划、手把手提升技能……近年来,为了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难题,长宁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多管齐下,从精准帮扶、资源整合、服务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全力为困难群众就业之路保驾护航。


24岁的小王(化名)来自华阳路街道的一户低保家庭,父母身患大病,性格内向的她刚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和就业压力,作为应届毕业生的她陷入了困境,社区救助顾问将她纳入“桥计划”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桥计划”社工在走访中发现,小王虽然专业对口,但因未取得幼师资格证,导致在幼儿园就业受阻。项目组为小王规划就业路径,建议小王转向学前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既发挥了她的专业优势,又避开了资格证的门槛限制,小王欣然接受建议。



“桥计划”社工与街道就业指导师通力合作,为小王提供全方位就业支持。从简历优化、求职技巧到面试准备,甚至包括形象管理和模拟面试,这些专业指导显著提升了小王的求职竞争力。在团队帮助下,小王成功获得上海某家教育科技公司的实习机会。凭借出色的表现,三个月实习期满后,她顺利签订了两年期正式劳动合同。


多年来,区民政局聚焦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众,针对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就业支持。“对于像小王这样刚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桥计划’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通过职业规划讲座、实习岗位推荐、职场适应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明确职业方向,积累工作经验,顺利迈出职场第一步。”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桥计划”中,专业的职业指导师会为青年们进行职业兴趣测评和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他们量身定制职业发展规划。“同时,我们积极与区内企业合作,挖掘一批适合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岗位,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技能。此外,还会开展职场礼仪、沟通技巧等培训课程,帮助青年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就业困难人员,“桥计划”项目社工深入了解困难原因,针对性推荐他们参加贴合市场需求的短期技能培训,如家政服务、手工制作等,帮助他们掌握新技能,拓宽就业渠道;此外,通过由社工、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组建的专业团队,运用“政策+服务+心理”综合模式,为困境家庭提供情绪疏导与职业规划辅导,同时对接辖区内的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争取实践机遇和就业机会。


据悉,长宁区“桥计划”社会救助综合服务项目承接方深入长宁区10个街镇,对45名困难家庭服务对象进行了全方位调研和需求评估,为18户有就业需求的家庭定制专属服务方案,通过“一人一策”的跟踪服务,帮助服务对象匹配相应的岗位。今年,“桥计划”项目已帮助5人走入职场,引导1人参军,实现从“技能提升”到“对口就业”的全流程闭环。



而为了给困难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长宁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搭建起了多元化的就业服务平台。区救助管理站与区就业促进中心紧密合作,针对务工不着临时遇困人员开展以“就”促“救”专项帮扶行动。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在为受助人员提供生活救助的同时,主动询问他们的就业需求和心理预期,帮助他们树立就业信心。在区救助管理站内,工作人员采取“勤”“亲”“情”沟通方式,消除受助人员的心理芥蒂。同时,通过专用平板电脑为受助人员提供实时更新的上海、全国招聘信息以及长宁区的临工信息。“这些岗位门槛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受助人员临时性工作过渡的需求。”区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该服务推行以来,已有80余名受助人员登记就业信息,部分人员成功找到了工作。


困难群众实现就业,不仅能助力家庭环境的改善,推动服务类救助精准落地,更是守护民生底线的关键一环。长宁区民政局将继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为困难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稳定就业,过上幸福生活。



部分图片来源于区民政局

撰稿/摄影:谭奕茂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