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与上海交大签约!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 发布时间:2025-10-22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10月22日下午,长宁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双方将在教育、医疗、卫生、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让高校的创新活力与城区的发展动能同频共振,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校地合作新活力。
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丁奎岭,长宁区委书记张伟,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的见证下,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兴浩与副区长顾洁燕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长宁与上海交大的“缘分”已经延续了半个多世纪。早在20世纪70年代,双方联合市机电工业局等单位共建了交大机电分校,也就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前身,为全市培育输送了最早一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成立,进一步加快了长宁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2016年,交大终身教育学院落地法华镇路535号的长宁校区,校地联系更加密切。跨越半个世纪的合作历程,让双方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为今天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框架协议,一大波惠及民生、助力发展的合作将落地: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和发展,这是此次合作最核心的特点,长宁将始终立足这一点,依托交大丰富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畅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助力提升区域教育能级;同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吸引交大师生、校友来长宁创业就业,为青年人才提供成长平台。
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在低空经济、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瞄准新质生产力培育,结合长宁“上海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的定位,联动上海交大、市经信委共同推进“低空经济产学研协同创新孵化计划”,让高校的科研成果在长宁的产业沃土上深度对接,碰撞出创新驱动发展的绚丽火花。
此次签约也是一个全新起点,双方将在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比如,持续推进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建设,全力支持同仁医院争创三甲,让校地合作的红利惠及更多长宁居民。
杨振斌对长宁区给予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双方签约深化合作表示热烈祝贺。他介绍了学校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并表示,区校合作在既有良好基础上已经迈入了全方位、深层次、战略性的新阶段,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坚持更高站位,共同服务国家与上海发展大局;深化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产学研用融合新高地;聚焦共建共享,共同构筑一流的人才发展生态。他强调,学校将全力推动与长宁区的战略合作落实落地、走深走实,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为长宁、上海以及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伟在讲话中强调,此次合作既是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双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默契选择,必将带来全新的机遇。长宁将从三方面推动合作落地:一是进一步强化战略引领,携手共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标杆;二是进一步强化双向赋能,携手共育校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三是进一步强化支撑保障,携手共创各领域协同发展新局面。长宁也将仔细梳理资源和需求,更深一层、更进一步地填充细节、完善落实,加快推进协议落地、取得实效。同时,用好交流联系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完善沟通渠道,确保合作项目顺利推进,更好推动双方在更广阔领域的合作迈出坚实步伐,形成示范效应。
丁奎岭表示,长宁区是上海交大服务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伙伴,双方在科技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共育等方面深度联动,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良好合作成效,也有着很多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一次的交流与签约,既是双方前期良好互动的落脚点,也是未来开展战略合作共建的新起点。学校希望与长宁区一道,在共同推动基础教育提质赋能、共同深化医学与公共卫生合作、共筑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高地、共同构建人才发展与创业就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添砖加瓦。
签约前,区领导一行在上海交大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走进校史馆,沉浸式感受这所百年学府“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精神传承,直观了解其在科创攻关、服务国家战略中的担当作为,也为双方接下来的深度合作凝聚了更多共识。
长宁与交大的这次签约蕴含着无限可能性。未来,双方将持续共享资源、互补优势,让“高校智慧”与“城区实践”擦出更多火花。
撰稿:李媛媛
摄影:陈 洋
编辑:史焕焕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