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断点堵点,激发城市活力,长宁区11.2公里苏州河健身步道全线贯通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8日
长宁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建设重要理念,积极推进具有长宁人文景观特色的苏州河健身步道建设,推动苏州河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变。目前,苏州河长宁段11.2公里已全线贯通。
一、串珠、成线、连片,打造贯通开放的城市项链
苏州河长宁段东起江苏北路,西至外环线,长宁区以苏州河沿线临空一号公园、临空二号公园、滑板公园、风铃绿地、中环苏州河公共开放空间、天原河滨公园、虹桥河滨休闲公园、万航绿地(规划)、中山公园、华政公共开放空间(规划)10个公园绿地为“珍珠”,以健身步道为连线,串联出一条连接市井百态的城市项链。同时,将公共空间贯通理念向腹地纵深拓展,西部连接6.25公里外环绿道,中部在苏州河的支流新泾港打造3.7公里沿线慢行系统,逐步形成一张慢行生态网。
二、历史、艺术、智能,打造独具气质的发展名片
按照“趤苏州河、品海派文化、集人文雅趣、美健康身心”的理念,把更多善意与温暖体现到苏州河岸线贯通的每个细节。历史,苏州河曾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长宁区把工业机械元素“齿轮”变成雕塑和景观装置,把国棉二十一厂女工的合照变成一座雕塑《瞬间》,将弄堂文化、沪语童谣、中山公园的落叶等融入城市家具设计,铭记着苏州河闪耀的历史。艺术,着力打造充满艺术感的桥下空间,凯旋路桥下打造艺术亭、桥下剧场、儿童乐园,古北路桥下融入故事墙、彩色装饰墙和可休憩的绿化带,中环桥下重点突出赛事篮球场、打击棒球场、苏河驿站,让居民“诗意地栖居”。智能,发挥长宁智能网联的产业优势,在沿岸布置可以听音乐的智能坐凳,采用新型透光材料的星空驿站、智能互动灯光等,苏河印象正在成为一块靓丽的城市名片,向世界展示上海与长宁的海派魅力。
三、净化、绿化、亮化,打造静雅宜人的游憩宝地
在步道贯通的同时注重提升贯通品质,努力打造清澈的水、满眼的绿和明亮的夜,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的游憩体验。净化,2018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全面启动,通过支流污水截留、环卫码头搬迁、底泥疏浚、水面保洁等多重举措,2019年以来苏州河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水质标准,成为一条迤逦东流的绿丝带。绿化,苏州河沿岸的绿化结合现状植物,进行局部补植、移除,充分运用植物季相变化,做到四季有景,突出春花秋叶,形成更好的开合变化景观空间。亮化,因地制宜利用滨水护栏、步道堤岸、公园绿地、景观桥梁、楼宇立面等,通过灯饰和光影将滨水空间打造成灵动秀美、婉约静雅的苏河夜色。
该项工程推动公共空间从“独门独院”向“人民共享”转变。
一是坚持精准施策,全面打通堵点断点。积极争取沿线单位和小区的支持,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人民。对于华东政法大学、海烟物流、DOHO园区以及三个居民区,按照“共享沿河空间,借地不改变用地性质”的思路开放苏州河沿岸空间,实现借地贯通,其中在华政还拆除了11处违章搭建,实现拆违贯通。在苏州河支流建设通协河、朱家浜、纵泾港三座景观桥,实现架桥贯通。
二是敢于突破创新,积极实现临河可见河。受到苏州河防汛墙5.2米绝对高程限制,中心城区很多区段临河不见河。长宁区通过在万航渡路(华阳路-江苏路段)、长宁路(天中路-威宁路段)将市政人行道抬高,在海烟物流段、滑板公园段和虹桥河滨公园段把一级防汛墙改为二级防汛墙,打造二级亲水驳岸,在苏州河(北渔路-长宁路段)进行局部抬高临河空间,将华政校园原有的步道整体移位至防汛墙边,在多个区段美化防汛墙等各种方式,优化亲水体验,实现临河可见河,给市民更好的观景感受。
三是群众全程参与,充分体现人本价值。长宁区注重把苏州河岸线贯通的工作要求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务实行动。施工前,对华院小区、华航小区、万华小区发放千余份意见征询单,挨家挨户征询居民对苏州河步道建设的意见,根据居民对贯通后的步道位置、景观提升、安全联网等要求实施改造。过程中,充分体恤居民对噪音扰民的意见建议,在华政段所有的施工都没有动用大型机械设备,一砖一瓦的建设、一树一木的栽植都是施工工人手工完成,难度可想而知。建成后,河畔小区的居委会、志愿者自发组成护河护道小分队,接续维护步道的良好环境。
四是项目协同推进,切实讲究成本效率。在苏州河岸线贯通工程实施的同时,北横通道、北翟快速路工程、苏四期长宁段堤防达标改造等市重大工程也在如期推进。为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益,长宁区注重工程进度衔接和成本把控,统筹推进各个项目。比如苏州河(剑河路-平塘路段)利用北翟路人行道实现贯通,该段人行道同时也在北翟快速路工程的建设范围,经过友好协商,最终由北翟快速路工程实施步道透水基层和人行道砖,由长宁区苏州河贯通工程实施步道面层和绿化,确保多个项目高效协同推进。
五是一体化养护管理,时时做到常态长效。为使建成后的健身步道保持良好的管养水平,综合考虑市政、河道、绿化、景观、环卫等方面,打破传统养护模式和部门分工管理格局,将慢行步道、市容绿化环境、河道堤防设施等统一整合,对苏州河长宁段全线11.2公里堤防及附属设施等开展一体化巡查、保洁和养护。同时,配备固定联络员,建立定期会商和问题发现处置制度,形成“管理有序、监督有效、常态优良”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苏州河长宁段的滨水空间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