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宁‘井’致远惠民生,长宁的井盖治理将这样推进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11日
“小井盖,大民生”,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井盖安全管理事关城市安全有序运行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保障,体现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但是井盖的长效管理却始终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市民12345热线等渠道反映的情况来看,盖框差、路框差等典型问题仍较为普遍,既影响道路景观,又对交通安全构成潜在风险,已成为当前城市精细化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破解这一城市顽疾,长宁区建管委会同区城发集团,就当前井盖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从前期排摸的情况来看,全区市政道路井盖数量庞大,仅以排水井盖为例,目前纳入管理的已多达16581座,还涉及电力、燃气、信息等11个专业领域,形成多权属、多标准的治理格局。从治理过程分析,由于受多权属管理影响,部门间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处置结果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影响整体管理效能的提升。因此井盖治理已经成为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党建引领“多格合一”工作的重要实践,更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6月5日,由市道运中心党委、长宁区建管工作党委、长宁城发集团党委联合发起,牵头联合19家单位举办“党建引领聚合力 宁‘井’致远惠民生”党建联建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长宁区建管委介绍了长宁井盖提升整治联合行动的重要意义和整体情况,并提出了长宁区井盖治理的行动目标任务:一是聚焦问题整改,打好攻坚战。计划在年内完成中山公园板块、西郊宾馆周边、愚园路长宁段、上海硅巷等四大重点区域联合整治,并逐步向全区其他道路、区域辐射,提升全区市政井盖运行状态;二是完善长效机制,打好持久战。线上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实现问题即时上报,线下通过“1+4”闭环管理机制(一张流程图+巡查发现、联席会议、派单处置、情况通报四项制度),明确电力、燃气等9家权属单位职责,形成问题发现-处置-反馈的全流程管理;三是提升服务效能,打好民心战。一方面要强化源头治理,建立“未诉先办”工作机制,通过主动排查、提前介入,切实降低市民热线投诉量。另一方面要完善快速响应机制,优化投诉处置流程,着力提升投诉办理的群众满意率。长宁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师大宣读了《党建联建倡议书》,传递了此次长宁井盖提升整治联合行动"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解"的合作理念,号召党建联建各方党组织构建同心同向“精神纽带”、打造同题共答“特色样本”、激活同频共振“动力引擎”。长宁区市管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培芳、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运检部党委书记李佳文、上海永达绿建联合党支部书记俞军代表此次长宁井盖提升整治联合行动一线工作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分享了此次行动中已取得的创新实践经验和下一步打算。活动现场相关市、区单位党组织共同签署了《党建联建协议书》,标志着长宁区道路井盖提升整治工作正式迈入多方联动、协同共治的新阶段。市道运中心党委书记徐新忠表示,长宁区先行先试,跨前服务,创新提出井盖整治提升“未诉先办”理念,充分彰显了长宁区的责任担当和务实作风,他对此次长宁井盖提升整治联合行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以专项行动为牵引,破解“小井盖、大民生”的治理难题;二、以长效机制为保障,筑牢城市安全的坚固基石;三、以“人民城市”理念为统领,凝聚党建联建的强大合力。
此次跨条线、跨领域的党建联建活动,得到多方单位的大力支持,是长宁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又一创新实践。长宁区将通过建立“巡查发现-问题反馈-快速响应-整改落实”长效机制,持续完善井盖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市民出行安全感和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