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长宁区推动建筑师负责制在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中落地实践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长宁区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总用地面积约223公顷,风貌区内街道尺度宜人,沿线弄巷空间丰富,建筑类型多样,景观丰富多变,既有风格各异的花园住宅、新式里弄、公寓等建筑,亦有中西合璧的教育类建筑群,较全面地体现了海派文化和历史文脉。风貌区以成片区的城市更新为特色,涵盖近十年内不同类型的城市更新案例。
在愚园路建筑修缮过程中,长宁区积极引入建筑师负责制,区建管委和区房管局经过部门会商、项目排摸和政策宣贯,推动片区内12个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申报了2025年建筑师负责制第三批试点项目。其中,愚园路1320弄10号(董竹君旧居)项目积极实施建筑师负责制,以责任建筑师为核心,在修缮中实现了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愚园路1320弄10号董竹君旧居为砖混结构,底层原为附属用房和车库,室外有水磨石楼梯可直接登上二楼。其屋面为英式大坡屋面,红色机制平瓦,烟囱高耸。外立面上,建筑一层原为清水红砖墙面,后改为水刷石墙面。圆拱外廊和南侧主入口水刷石外墙设有分隔线,圆拱外廊顶部有古典装饰线条。二层及三层立面为清水墙及干粘卵石墙面,转角有清水红砖装饰。建筑于1999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类别三类。
建筑师负责制以责任建筑师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在项目管理、施工管理、造价控制中的作用,通过统筹把控项目各流程,解决传统模式中环节脱节、责任模糊等问题。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项目中试行建筑师负责制,更能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作用,责任建筑师团队整体把握重点保护部位修缮材料及施工工艺工法要求,实现了对建筑修缮整体效果的控制。愚园路1320弄10号修缮项目前期,责任建筑师与项目管理团队及造价团队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施工过程中,责任建筑师紧密参与施工管理工作,保障设计落地与施工质量;验收过程中,责任建筑师对质量验收进行严格把关,提升建筑产品的综合价值。通过本项目的试点,探索出建筑师负责制在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中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设计意图的精准传递落地。传统模式中,施工方对设计图纸的理解偏差是质量问题的主要诱因。本项目实行建筑师负责制,建筑师现场向施工方进行深度技术交底,不仅说明“画了什么”,更解释 “为什么这么设计”“施工时需注意哪些细节”,并针对重点保护部位修缮提供专项技术指导,确保施工符合设计核心要求。二是施工过程的实时技术支撑。施工中常因现场条件变化需调整方案,传统模式中设计方响应滞后可能导致返工,而本项目中责任建筑师定期开展工地巡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由于优秀历史建筑的特殊性,设计查勘装饰面层未全部打开,施工中打开部位做法和图纸不一致,责任建筑师即时提供了方案破解这一技术问题,无需等待设计单位出具变更单,以此减少了工期延误。三是质量验收的严格最终把关。建筑师对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在本项目中,责任建筑师更加严格把控了施工验收标准,从隐蔽工程到分部分项工程,均对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开展验收,确保最终呈现与方案一致。建筑师负责制通过明确“全周期核心责任人”,最终实现项目从“碎片化管理”向“系统性协同”的转变。
接下来,长宁区将持续把建筑师负责制融入城市更新进程,在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修缮过程中发挥责任建筑师优势,促进历史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积极扩大试点,将建筑师负责制引入更多建设项目,进一步释放其在提升项目建设效率和工程建设品质方面的活力,为长宁打造更多精品项目。
来源:长宁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