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诉变守护:一个从“反映者”到“参与者”的温暖故事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一通反映问题的市民热线,竟意外收获一位热心的河道守护者。在长宁区河畔,就发生了这样一个从“问题反映者”到“治理守护者”的温暖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六月初的一个周六,大雨如注,长宁区河道管理所接到“随申拍”平台转来的市民热线:苏州河剑河路桥下有污水涌出,怀疑是违法排污。这份对河道的关切,立刻得到了响应,区河道所迅速联系市民,并派工作人员赶往现场。经仔细勘查,终于找到原因——那涌出的水,是市政泵站为“防止马路积水”而进行的必要“放江”操作,属于城市防汛体系的一部分。两天后,区河道所工作人员再次致电市民进行详细解释,没有使用生僻的专业术语,而是像拉家常一样打比方,“就好比家里水管满了必须得打开,我们的‘放江’也是这个道理,主要是为了避免路面积水。”这样实实在在的解释,一下子解开了市民心中的疑惑。电话本可以就此结束,但暖心的故事还在继续。交谈中,工作人员聊起了长宁区日常护河志愿者工作,也分享了其他志愿者巡河护河的点点滴滴。这份坦诚的交流,像一颗种子悄然落在市民心田。他主动问道:“我能做些什么吗?我也想为咱河道出份力!”于是,一个美好的转变发生了,这位通过热线反映问题的市民,欣然成为了一名护河志愿者。考虑到他居住在新渔浦河边,工作人员便将其吸纳进入新渔浦“同新渔共”护河小分队,主动添加微信,并为他送上志愿者队服,这些细致的安排,让市民真切感受到了被欢迎和被需要。这份角色的转变,源于一次用心的沟通。一次真诚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化解疑虑,更能点燃参与的热情,只要用心倾听市民关切,用力解决实际问题,用情交流沟通,就能凝聚更多力量,吸引更多守护河道的“同行者”。未来区河道所还将继续深化护河志愿者机制,和更多关心河道、热爱家园的市民携手并肩,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