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长宁区  / 区科委  / 工作动态 / 稿件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探秘古人 “蛇精病”,感悟文明包容性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8日

2月22日,由长宁区科委科协主办,上海动物园承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之自然文明科普讲堂顺利开展。本次自然文明科普讲堂特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科普图书编辑陈怡嘉老师主讲,通过线上直播与线下授课联动,生动解析了蛇从神灵到精怪的文化流变,揭示其背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内涵。

陈怡嘉老师从《诗经》中蛇的生育吉兆与伏羲、女娲的创世神性切入,指出蛇因繁衍力与蜕皮重生特性,成为早期先民敬畏的自然象征。随着中原文明南扩,蛇崇拜逐渐被赋予“蛮荒”“邪祟”的隐喻色彩,如刘邦斩蛇、李寄杀蛇等传说,暗含文化整合的叙事张力。然而,民间“家蛇”信仰绵延千年,明清文献记载蛇护宅旺财的习俗,闽苏等地至今保留祭祀传统,彰显民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文学作品中,蛇形象亦呈现矛盾性:《山海经》中凶兽巴蛇象征自然威压,而《白蛇传》通过白素贞的悲剧,完成从妖异到人性的升华,折射出古人调和自然与伦理的智慧。讲座以蛇为镜,剖析中华文明“层累性”发展的特质——既在文化碰撞中重构符号意义,又包容多元信仰并存。陈老师以诙谐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带领听众穿越时空,感受传统文化中自然观与人文精神的交织,为理解中华文明包容性提供新颖视角。现场互动热烈,线上线下参与者均表示深受启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