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2016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12日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照长宁区关于“坚守城市安全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安全管理要求”的要求,大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和专项检查,确保城区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指导思想:在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安监局的业务帮助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推进依法治理促从严从实治本攻坚,抓推进、抓落实、抓短板,全面加强生产安全、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事故,努力提升城区运行安全工作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继续深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和“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按照“三个最严”(最严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严的措施)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加强城区安全和生产安全。全年安全生产工作将突出“三个重点”,抓好“三个建设”。即: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着力抓好责任机制建设;重点推进安全生产源头治理,着力抓好防控能力建设;着实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抓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突出补好短板,严守底线,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各项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一、切实加强综合监督管理,着力抓好责任机制建设
(一)深化落实全区各级的安全监管责任
继续深化落实《长宁区关于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暂行规定》,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分类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实施签约承诺的基础上,建立“条块结合”的网格化安全生产监管和责任体系。不断强化综合监管,进一步落实属地责任,加大安全生产考核权重,加强对安全生产签约单位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把安全生产履职情况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当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并造成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责任签约单位年度考核原则上不得评为优秀等级。发挥区安委会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查找解决短板问题,堵塞监管的盲点漏洞,形成部门联动,多元共治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和《上海市安全生产条例》,督促检查企业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严格实施企业岗位责任制,延伸细化到具体岗位、落实到具体操作人员,推动企业落实“五个全覆盖”。督促企业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通过企业标准化管理和诚信制度建设等工作,推动主体责任落实。重点对小企业采取措施,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日常管理,杜绝作业人员违章操作。落实“四不放过”要求,严肃查处生产安全事故,对造成人员死亡的企业定格处罚,并公开事故调查报告和处理情况。强化生产安全事故挂牌督办、约谈警示,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整改及防范措施的主体责任。继续开展“安康杯”竞赛和“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二、推进安全生产短板治理,着力抓好防控能力建设
(三)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
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综合运用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专项督查、日常检查等手段,进一步深化各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巩固整治成果。深入开展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高层建筑、居民小区、地下空间、养老机构等高风险点重大火灾隐患治理。全面排查城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和监管盲区,推进老旧建筑、渣土堆场、建筑幕墙、地下工程建设等领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道路运输平安年”、“平安交通”活动为抓手,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治理交通“顽疾”。以大型商场、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锅炉、电梯、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压力容器等重点设备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事故多发的建筑工地、易造成重大伤亡的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监督检查。开展油库、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经营使用、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有限空间作业等专项检查。加强公用民防工程安全使用管理及在建民防工程安全质量监督,加强非公用民防工程防护设施设备维护管理。
(四)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诚信约束机制
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根据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开展信息归集共享。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档案,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记录并纳入区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安全生产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实施信息公开和联动惩戒。
三、着实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抓好长效机制建设
(五)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成生产型规模以上企业、新增生产型小企业10%创建达标和已达标危险化学品企业复评提升。以规范达标企业管理为抓手,推动标准化管理体系真正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继续推进商务楼宇安全标准化工作。按照企业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开展标准化建设“回头看”,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后评估。通过重创建、督运行、严复评,使企业真正建立自主管理、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
(六)加强安全宣传培育安全文化
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周”“道路交通安全日”“安康杯竞赛”“防灾减灾日”等专题宣传活动,深化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坚持“用安全文化凝聚安全力量”,加强于新闻媒体互动,多渠道发布安全知识、安全常识、安全警示。以“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核心,弘扬安全文化,形成全社会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七)加强巡查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街镇安全生产巡查机制,细化巡查内容,督办问题处置结果,强化队伍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演练等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继续推进应急预案管理,督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演练。建立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周”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活动,着力抓好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和人民群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启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重点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落实。做好监督性监测,完善公告制度,定期形成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报告或通报,加强职业病多发单位专项治理,继续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工作,做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加强职业病监测和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工作,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开展职业卫生干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