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路街道2019年社代会报告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2日
天山路街道第五届社区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工作报告
一、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区决策部署,突出抓好非成套房屋改造惠民项目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区域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社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文化事业、城区面貌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荣获全国、市、区各类荣誉称号和奖项20余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城市更新,环境品质再上新台阶
非成套房屋改造克难前行。天山街道是长宁区房屋改造主阵地,共19.1万平方米、92幢房屋,涉及5000余户居民家庭,占全区总量近80%。面对多元的利益诉求、复杂的工作情况和群众的热切期盼,街道领导带领全体干部迎难而上,从政策宣传引导、接待居民签约、保障施工推进等方面入手,全力以赴破除瓶颈,努力确保这项为民惠民工程顺利实施。目前,已明确改造方案的73幢房屋,签约率达到80%以上,陆续动工44幢。
房屋征收工作稳步推进。由街道班子领导带队,成立“街道—征收事务所”联合工作小组,组建调解人员、律师、机关干部参加的群众工作队伍,共同做好居民政策咨询、矛盾化解和说服解释等工作。2018年11月起,陆续启动娄山关路445弄、天支、天山、天义4个征收基地的居民签约工作,截至2019年1月18日,4个征收基地签约率均达到100%。
无违建街道创建通过评审验收。作为老城区,天山的“五违”情况比较严重,群众反映尤为突出。一年来,街道与行政党组单位咬紧问题不放松,团结协作打硬仗,共整治点位572处,封门427处,取缔无证经营98家,一批违章占绿、吊脚楼、鸽棚得到清除,拆违总面积21486.34平方米,18个居民区全面完成无违居委创建工作。娄山关路、玉屏南路、天山路上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和根治,居民群众对道路环境、油烟噪音扰民等投诉量同比下降18.3%。
(二)全面加强精细管理,社区面貌不断提升
着力提升社区环境。开展环境提升工程,在小区内新增补种绿化8500平方米、新建小区休闲苑点5处,在玉屏南路、仙霞路、安顺路等路段制作艺术围墙、增设景观花坛。投入资金,组建队伍,连续巡查及时整治,着力解决居民区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等“三乱”现象,取得良好效果。下大力整治地铁出入口、主要道路、重点商场共享单车泛滥、停放无序的现象,使停车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大力推进食品安全及违法违规经营治理工作,全年共开展食品安全专项联合执法整治50余次,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经营48家、其他无证无照经营98家,成为长宁唯一荣获上海市食品安全城市先进集体称号的街道。
扎实开展垃圾分类。陆续在53个小区、106个生活垃圾厢房全面推广“两定”工作;为18个居民区划定大件垃圾集中堆放点,为6个自然小区新建大件垃圾室内堆放点;为498个沿街店铺提供垃圾上门定时定点收集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区和单位,运用“五类工作法”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把垃圾分类工作融入居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 18个居民区组建了垃圾分类自治队伍,招募志愿者1000余人,共开展各类活动20余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海报6万份,现场指导投放3万余次,居民对垃圾分类逐渐思想认同、行为认同。
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与路长制结合起来,建立街道路长制网格化管控工作体系,做到“全覆盖、全参与、全联动、全闭环”,消除管理盲区。一年来,六个网格共组织巡查246次,发现、整改问题222个,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共立案37766件,结案37766件,结案率100%,综合考核成绩位列全区十个街镇第一。
(三)着力增强服务功效,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完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18年12月17日对外试运营,提供日托和助餐等服务,目前中心助餐服务总人数已达17350人次。扎实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为4000余位老人提供居家支持、健康管理、法律维权等服务。完成43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性居室改造和无障碍设施改造。落实救助保障工作,为326户优抚对象家庭、334户计生特扶家庭、3667位残疾人发放各类帮困金400余万元。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全年共成功推荐就业643人,扶持创业组织71家。
提供惠民文化服务。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线,开展一系列弘扬正能量、凝聚精气神的主题活动。成功举办第八届社区悦读节、“看天山变迁、建美丽家园”社区艺术节、“天山杯”气排球公开赛、绿化节城市定向赛等活动赛事。发挥社区文化中心阵地优势,全年向居民区配送文化活动28场,群悦舞台周周演230场,社区各类团队活动累计2500场次,服务群众达65万人次。
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和效能。抓好“全市通办”项目的对接实施,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业务量与上年度同期相比增加12%,居全区十个街镇第二。一年来,窗口累计接待群众11.5万余人次;受理共有产权保障住房295户,居全区第一。天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继续保持“上海市标准化建设5A级中心”。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区域经济继续领跑
精准服务社区企业。强化街道领导“一人一楼宇一企业系”走访责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在政策适配、物流运输、项目合作等领域诉求45项,与区相关部门协调对接19项。组织77家企业参与进博会,其中康宝莱、卓莓、兄弟3家企业参展,帮助企业深入了解最新贸易政策,对接新兴领域重点项目,为促进中外企业合作畅通途径。为33家重点企业落实优秀人才租房补贴共计262.2万元,从人才落户培育、优惠政策扶持、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多管齐下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积极营造区域商业氛围。健全天山商业联盟“1+3”运作机制,成立餐饮企业、物业企业、“互+生”企业三大商业联盟同业分会,对接区时尚创意产业发展,成立社区时尚创意产业沙龙。全年共开展“白领午餐”“ 虹桥法律论坛”“城市定向赛”等商圈活动近30场,增强街道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建设,提升服务管理效益,促进共同发展。组织开展“公益商圈”“艺术商圈”“平安商圈”等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开展区域内商家任意消费免费停车5小时活动,进一步集聚商圈人气,促进购物,拉动消费。
(五)有效强化平安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
提高社区安全指数。从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加强志愿者巡逻、强化物防技防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防范入民宅盗窃各项工作,全年实现90%以上居民小区零发案目标。在18个居民区建立微型消防站,提高消防综合能力和水平;完成38个自管车棚智能化改造。重点抓好消防安全,组织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共整治群租135处、床位1045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推动居民诉求解决。针对娄山关路445弄、茅台路200弄房屋征收、古北路373弄物业管理等居民诉求,街道组织召开居民见面会20余次,接待居民2600人次,真心、耐心、细心做好有关政策沟通和解释工作,累计解决房屋改造、拆违过程中居民诉求和问题反映100余起。
抓好安全生产防范。持续开展“三合一”场所、地下空间、餐饮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消防安全检查,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重点抓好50万以下小规模建筑工程的检查和监督,全年受理小建筑装潢备案766起,组织开展“零点夜查”专项行动19次,责令整改问题295起。建立街道、建设施工方、物业和居民区四方协调会商机制,共同抓好房屋改造安全工作。
(六)充分凝聚社会力量,自治共治持续深化
增强社区自治活力。圆满完成第十二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参选率99.31%,全区最高。各居民区结合实际推出小区治理、安全服务、文教科体等三大类144个自治项目,涌现出16名“草根领袖”,带动一大批群众参与自治,营造了良好的自治氛围。因地制宜推进茅台、玉屏、遵义等6个居委会标准化建设,对居委会用房进行功能分区,实现办公场所与居民活动场所无缝式融合,打造有温度的“居民之家”。编制《居民委员会工作应知应会300问》,提高居委干部“全岗通”工作技能,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对辖区内78家社会组织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根据社会组织诉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益智”“成长”“伙伴”“卓越”四项支持计划。指导2家社会组织接受规范化评估并获得3A等级,培育新建社会组织8家,帮助6家社会组织申报公益创投项目,18家社会组织获资金扶持。2018年,街道共购买7家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并对服务成效做好评估,提高服务的精准度和工作质量。
完善社会共治模式。充分发挥社代会、社委会、社区基金会等在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公共服务、深化文明创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好“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共开展15次联合接待工作,45位代表委员参加,解决和解答了居民提出的违章搭建、小区安全等30件急难愁问题,群众满意率达100%。
二、2019年工作任务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区部署的各项任务和指示要求,聚焦街道全年8个领域46项重点工作,坚定责任担当,勇于创造创新,争创一流成绩,努力当好服务长宁发展大局的“特长生”,持续推进“群众安居乐业、社区活力包容、城区整洁有序”的天山新社区建设。
(一)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面貌
推进城市更新。全力做好非成套房屋改造居民意见征询和签约工作,积极配合区有关部门推进房屋改造施工。配合区房管局做好4个动迁基地收尾工作,做好古北路道路建设、杨宅路幼儿园新建工程2个新开基地的房屋征收工作。推进纺大、友谊小区的精品小区建设。主动跨前,做好区政府在天山范围内重大项目实施的保障工作。
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在完成拆违任务、实现违章零增长的基础上,对拆违后的空间进行“微更新”,开展一小区一“小景”建设。全覆盖开展“两定”工作,争创“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进一步将“网格化”管理与“路长制”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叠加效应,形成“路网”监管长效形态,从道路延伸到网格内的各居民区,扩大监管范围,实现辖区网格管理全覆盖。深入落实河长制工作,加大小微水体环境治理和监管力度。
落实惠民实事项目。成立加装电梯工作室,尊重居民意愿,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围绕居民反响较好的“家门口工程”项目,继续推进一批楼道整治、晾衣架更换、自行车棚修复、人行护栏安装、小区绿化等民生实事项目。改善小区环境品质,推进“美丽家园”建设。
(二)在提升服务综合能级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促进养老事业发展。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后,根据老年人需求细化服务内容,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以中心为枢纽,探索实施社区老年人智慧医养一体化项目。在天山天义小区、紫云小区新建两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总面积近600平方米,提供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继续为独居、困难、高龄老人开展居家服务项目和适老性改造。继续抓好居民区老年活动室建设和睦邻点建设,开展各类敬老助老活动。配合做好天山路1788号(原工汇福利院)敬老院建设。
落实困难群体基本保障。天山地区大部分居民住房条件差,生活困难群体量大,做好底线民生保障,既是街道的责任,也是一项基本工作。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各项帮抚政策,让他们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继续加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智能服务平台、微信预约平台和线上服务平台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高效、便捷的服务。统筹街道资源,继续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创业型社区。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做亮特色文化品牌,结合“第九届悦读节”“飞天艺术节”“第七届睦邻节”等主题活动,庆祝建国70周年。开展群众性文化团队建设,扩大群众文化覆盖面和受益面,进一步落实公共文化资源四级配送,充实社区居民的文娱生活。进一步加强居民区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
(三)在服务企业深度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推动政策有效落地。充分发挥街道服务企业的综合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互+生”等企业的调研走访,将惠企措施落到实处。切实抓好“一街道一楼宇”工作,做好异动企业稳留工作和企业转化工作,让企业安心留在天山发展,为长宁区稳增长工作作出贡献。对区域内陈旧落后、效能低下的楼宇进行排摸,引导、推动其进行改造提升。
依托联盟强化服务。壮大天山商业联盟队伍,扩充联盟成员,拓展联盟类型,扩大联盟影响力,发挥好联盟的信息服务、交流沟通、自我监管等平台作用。进一步优化联盟服务企业机制,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征求企业意见,以“稳商、安商、益商”为主题,精心安排联盟活动,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参与、共享共赢”落到实处。
助推区域商业能级提升。做好创新型企业排摸工作,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隐形冠军”企业进行跟踪服务。继续推进商圈电子商务设施、社区智慧菜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探索贴近楼宇企业白领需求的文体项目活动,继续开展“公益商圈”“平安商圈”等商圈特色活动。
(四)在增强居民安全感上下功夫,进一步确保社区安全稳定
加强社区平安建设。实现“平安天山”APP的实体运作,不断完善其内容和功能,建立街道大平安工作数据库。通过安装智能化门禁系统等方式,提高小区的智能化管理水平,筑牢群防群治守护网。配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社会面和谐稳定。做好第二届进博会相关保障工作。
筑牢社区安全底线。构筑消防安全区域联防体系,全面推进消防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针对社区老龄化比例高、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在建工地集中、九小场所密集等现状,落实第三方专业化力量指导社区消防演练和专项检查,提高居民区发现隐患、处置隐患的能力,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火灾的发生。特别要做好非成套房屋改造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发挥责任主体作用,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进一步用好第三方参与矛盾化解的工作机制,着力协调解决非成套房屋改造、房屋征收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内公共法律工作站(室)、法律顾问作用,结合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居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街道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站的作用,为特殊人群开展心理疏导服务。
(五)在激发社区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强社区自治共治
深化社区自治工作。开展居民区自治项目的征集、指导和督查,举办“十佳车棚管理”创评、“口述·天山分类治理”等活动。全面推进居委会标准化建设,争创一批样板项目,提升居委会工作水平。用好社区自治资金,吸引属地范围内企业和社会力量、社区精英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指导各居民区聚焦特色、补好短板开展好分类治理自治活动,打造4个分类治理优秀居民区,成立2个分类治理实训基地。做好10个业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优化社区共治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委员会、社区专业委员会和社区代表作用,聚集民意、推动共治。增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扶持培育效应,帮助初成立的社会组织成长发展,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共享社区内所有社会组织资源,尤其要发挥好3A以上社会组织作用。调整、充实社区基金会成员,充分发挥初创扶持资金作用,增强社区基金会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