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谣言】出现极冷天气的冬天就是“冷冬”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7日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市科技传播学会、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支持。
流言:
刚入冬几天就这么冷,今年应该是个“冷冬”了。
真相:
感觉到的“冷冬”和气象学上的“冷冬”并不是一个概念。极端冷事件和冷冬,前者是天气概念,后者是气候概念,即使是暖冬也有可能出现极端冷的天气事件,气候预测的复杂性远远高于天气预报。
以2020年冬天为例,我国虽然也经历了一次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情况。拉尼娜事件形成以后,中高纬度地区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大,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但在今年3月,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消息显示,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冬季为暖冬。原因是整个冬季后半段温度偏高,造成平均值升高。
每年冬季的平均气温都有波动,高于平均值就是偏高,低于平均值就是偏低,但冬季气温略微偏低并不等于“冷冬”。依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标准,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和全国三个等级。单站平均气温距离平均气温小于等于标准差的-0.43倍就定义为单站冷冬;如果冷冬站数超过区域总站数的50%,则定义为区域性冷冬;如果冷冬面积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则定义为全国性冷冬。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国家已经连续十几年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冷冬了。
应对冬季可能到来的极端天气增多,公众还是要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不要盲目听信网上的谣言,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关注温度变化,合理安排工作和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