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打造老年人高品质生活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8日
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和终身教育向高质量、现代化、智能化发展,在长宁区社区学院的指导下,内涵发展、追求卓越、资源共享、融合共育,全力打造一流的社区(老年)学校,被长宁区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批评为街(镇)社区(老年)学校优质校。
一、践行理念,拓展终身教育主阵地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老年人高品质生活”为办学宗旨,确立了“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办学理念。围绕办学理念,让学习与生活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并以此为主线形成饮食文化、家庭文化等在内的一系列特色课程,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二、链接资源,突出“工作室”发展新载体
通过与“党员教育服务工作室”合作,将社区(老年)教育深入到“两新”组织成员中,拓展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在原有的“张书嘉手工面塑工作室”和 “悦归斋书画工作室”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戏曲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形成了工作室与社区(老年)学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的特色。
三、丰富内涵,打造特色课程新体验
学校依托云视课堂、天山微信公众号、学在数字长宁、上海老年教育慕课、金色学堂等建立“双通道”课程,培育饮食、智能手机、手工面塑、书法、绘画、太极拳等特色课程,疫情期间开设的“长者乐学”智能手机课堂,教老年人如何使用“随申办”“健康云”APP,让社区老年人在生活中获得更多便利,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四、数字融合,推进数字化学习平台新发展
社区学校率先通过手机“随申办”线上课程报名,成为长宁区第一家实行线上报名的社区(老年)学校。推进天山各教学点云课堂建设,通过微信视频、一直播软件进行课程网络直播,把课程搬到微空间,被长宁区评选为数字化学习特色学校。学校依托多媒体教室、学在数字长宁平台,推进教务管理数字化。依托“学在数字长宁”云视课堂、网络教学课程、街道数字化子平台、户外电子阅报栏、在线学习卡等数字化资源,积极培育网上学习圈、移动学习群。
五、效果导向,促进教育质量新提升
结合天山二元特色,针对商圈白领需求,在天山驿空间开设延伸课堂,将学校特色课程融入商圈文化。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上海市社区教育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社区教育最美志愿者张书嘉的“非遗面塑”课、长宁区青年书画协会会长李晓荣的书法课都广受欢迎。按照学员需求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并组织学员积极参加大型活动、成果评比,展现自我价值,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举办数字助老、科技惠民公益讲座活动,在社区形成互学互帮、互敬互爱、共同奋进、共享快乐的良好氛围,社会凝聚力明显增强,社区居民的满意率达95%以上。
下一步,学校将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紧紧围绕终身教育的重点工作,深耕教学品牌,提升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以社区居民生活学习需求为根本点,建设更优质的社区(老年)学校,打造社区居民的高品质生活,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