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知多少 普法讲座进社区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3日
为提升社区居民法律素养,帮助居民更清晰地了解遗产继承相关法律法规,10月16日上午,天山路街道图书馆携手天山社区老年学校,特别邀请长宁区业余大学法学专业讲师,在图书馆活动室开展了一场贴近民生的《遗产继承法律知识》社区科普讲座。来自凌云读书会成员及辖区居民区的读者代表齐聚一堂,以“法律课堂”的形式共学“身后事”里的“身前法”。
随着居民财产形式多样化、家庭结构复杂化,遗产继承纠纷近年来逐渐成为社区高频咨询问题。“遗嘱怎么立才有效?”“非法定继承人能否分得遗产?”“再婚家庭的遗产分配有哪些特殊规则?”活动还未开始,不少居民便带着日常遇到的困惑来到现场。针对这些“急难愁盼”,长宁区业余大学讲师汤老师以《民法典》继承编为核心,结合真实案例展开讲解。
“很多人以为‘口头遗嘱’随便说说就行,其实必须满足危急情况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遗产不仅包括房产存款,还有股权、知识产权收益等,这些都需要在遗嘱中明确。”课堂上,汤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法律条文,从继承的开始与接受、法定继承顺序、遗嘱的形式与效力,到遗产管理人制度等热点内容逐一解析,让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考虑到居民需求,讲座特别设置“一对一”答疑环节。居民们举手提问:“父母生前把房产过户给子女,还算遗产吗?”“子女不赡养父母,还能继承遗产吗?”汤老师结合《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逐一给出针对性解答。“赡养义务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法律义务,未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可能少分甚至不分遗产。”接地气的回应让居民直呼“解渴”。
凌云读书会成员王先生表示:“平时总觉得法律离生活远,今天才发现继承问题家家都可能遇到。讲师讲得明白,案例也贴近我们普通家庭,回去要把笔记整理好,给家里人也普普法。”
一场讲座,一次普法,一份安心。从“纸上法条”到“身边故事”,从“被动听讲”到“主动问需”,天山路街道图书馆正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推动法治观念融入社区生活,为居民的幸福晚年筑牢“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