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馆联动,助力天山这支社区舞蹈团走上全国舞台!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
为进一步推动长宁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挖掘社区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指导街镇推进“一街一品”品牌建设,形成总分馆惠民文化品牌活动体系。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在总分馆业务指导机制基础上,自2025年启动“四四十”机制工作,即由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四位班子领导,带领四组由中心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团队,深入十个街道社区分馆逐一进行走访调研,听取分馆工作需求与反馈意见,协助分馆提升业务工作效能,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并定期进行案例总结和宣传推广。
本期“一街一品”案例宣传,我们将为您介绍天山路街道的文化品牌团队“天之星舞蹈团”。
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的“天之星舞蹈团”成立于2009年,由社区内热爱舞蹈的居民自发组建,现有成员24人,平均年龄63岁。团队秉持“提倡高雅艺术,提高舞蹈艺术水平”的宗旨,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专业舞蹈编导王雯、王靓彧的指导下,深耕舞蹈艺术十余载,先后创作了《阿里情》《楚嬛别歌》《青春的约会》《天上的风》《一起跳舞吧!》《飒影》等多部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作品。
舞团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创新编排,先后斩获近20项荣誉,包括近10年参加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多次获得优秀新作奖、2023年全国广场舞展演优秀团队,以及202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广场舞大赛“梦想舞蹈团”称号。
舞团代表作《一起跳舞吧!》融合街舞与健身操元素,以多巴胺配色服装和动感节奏传递“珍惜当下”的积极态度,被外省市评委赞为“具有上海国际大都市特色”。该作品在2023年全国广场舞大会山东威海片区展演中荣获“优秀广场舞团队”称号,并登上全国广场舞大会成果展示——广场舞之夜以及央视《新闻联播》。2025年,《一起跳舞吧!》还作为上海唯一一支作品入围第二十届群星奖全国决赛,即将参与角逐我国群众文艺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政府奖。
2024年,舞团携融合蒙古族舞蹈与爱尔兰踢踏舞的《飒影》荣获202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广场舞大赛“梦想舞蹈团”称号,并亮相全国“百团汇演”,展现海派文化多元魅力。
除专业赛事外,舞团积极投身社区文化建设,常年在街道群悦舞台、敬老院、工地等地巡回演出,并受邀赴外省市交流。2023年,团队与其他街道舞蹈精英联合组建“艺友舞蹈团”,以《一起跳舞吧!》入选上海市民文化节百强团队,用舞姿传递社区活力与时代风采。团员们在排练中不畏伤痛,以专业精神诠释艺术追求,成为天山社区文化建设的亮丽名片。
天山路街道的“天之星舞蹈团”于2022年加入隶属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长宁区艺友舞蹈团,并作为团队主力成员参与排练、演出。团队以“艺”为追求、“友”为纽带,成员平均年龄约60岁,涵盖白领、退休人员等不同职业背景,年龄跨度从25岁至70岁,因活力风采被誉为“花样姐姐”团。成立至今,艺友舞团已连续两年蝉联“全国广场舞优秀团队”,并入选2025年上海市百支群众文艺示范团队。除专业赛事外,团队常年活跃于基层社区,通过集中训练与灵活组合,为社区文艺团队提供示范引领。
其创作与表演得到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专业支持,中心舞蹈编导王雯老师、王靓彧老师全程参与指导,从动作编排到舞台呈现均体现了高标准艺术追求。这支“银发舞者”团队以对舞蹈的热爱和扎实的功底,成为长宁群众文化建设的亮眼名片。
天山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作为基层文化阵地,为舞蹈团队提供“舞空间”排练厅,邀请专业舞蹈老师开展公益培训,提升队员技能。街道推出“文化四季”系列活动,结合舞蹈、歌唱、戏剧演出等,形成常态化文化品牌,为群众艺术团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长宁区文化馆总分馆机制的推动下,天山路街道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携手,通过资源整合、专业合作与创新表达,在舞蹈文化建设中形成了“基层孵化+专业提升+品牌输出”的良性循环。双方深度合作不仅提升了团队艺术水准,还推动了群众文化的普惠性与精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