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曼妙舞姿邂逅红色经典,邓韵旗袍舞工作坊点亮荷花奖惠民时光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期间,长宁区创新推出由“曼舞长宁”x“舞空间”公益品牌联合打造的文旅惠民系列活动之“艺术家面对面”第三期活动。上海歌舞团一级演员邓韵主讲的“中国舞工作坊”在天山路街道“舞空间”优雅开启,吸引了众多舞蹈爱好者与社区群众参与,共同体验旗袍舞的独特艺术魅力。
中国舞工作坊
邓韵老师携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经典片段,从动作、韵律到情感表达,带领大家通过肢体语言触摸历史温度。她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解和示范,让参与市民不仅了解了舞剧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还亲身体验到了舞剧中的独特魅力。
邓韵老师以剧中脍炙人口的旗袍店舞段为核心教学内容,从站立姿势、基本步伐和手势开始,帮助参与者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邓老师将旗袍舞中的复杂动作进行详细分解、逐一讲授,确保参与者熟练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最后通过组合训练,实现动作之间的流畅衔接,展现出舞蹈的整体美感。
邓韵老师的授课风格亲切而严谨,她耐心纠正每位学员的动作,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并鼓励大家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提升舞台表现力。许多参与者尽管是第一次接触旗袍舞,但在邓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感受到了旗袍舞的独特韵律,也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这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剧中人物的革命情怀!”一位参与活动的舞蹈爱好者表示。
“艺术家面对面”持续惠民
作为中国舞蹈节的重要组成部份,本次中国舞工作坊是长宁区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又一成功实践。通过“艺术家面对面”的形式,市民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经典魅力,还与专业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互动,真正实现了“专业指导、群众参与”的双向交流。
天山路街道“舞空间”是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与长宁区公共文化“新空间”补充机制的创新融合,通过政府指导、文化馆总分馆共建模式,将专业舞蹈资源下沉社区。作为首批示范点,这里不仅对社区群众舞蹈团队开放排练,也引入区级社区文艺指导员对团队进行常态化辅导,更以工作坊、讲座等形式让市民在家门口体验舞蹈魅力,实现“专业资源+基层空间”的双向赋能,成为长宁区文旅惠民的重要载体。
“艺术家面对面”系列公益惠民活动持续为市民带来高品质文化体验。参评舞剧《英歌》剧组演员在虹桥南丰城北区(遵义路100号)与市民互动交流。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和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520剧场畅谈“从舞剧创作到舞蹈艺术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