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要按固定的方式来?面对秩序敏感期的娃,可以这样做——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06日

爸爸妈妈们或许会发现,等孩子到了某个年龄段,就开始执着于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物——从幼儿园回家一定要绕一段固定的远路,即使那里没有什么别致的景物,也天天牵着你的手,执拗地往那儿走;以前的玩具就算不再玩了,也要按某种顺序放在置物架上,自己随时看得见的位置;无论哪件衣裳,如果袖子不能翻折到习惯的腕口,就不愿意穿了……作为成年人或许很难理解,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吗?然而对孩子们来说,这些看似“强迫症”的行为却也是他们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心理学上将之定义为——秩序敏感期。

秩序发展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幼儿对事物的发生秩序、物品的摆放位置以及事物的完整形态,都容易产生强烈的需求感。如果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宝宝们心中的秩序,他们就会感觉世界变得不可控并为此不安。所以,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并非在无理取闹,只是迫切地需要熟悉的秩序带来的安全感,这也是他们身心成长的必需品。很多在大人看似强迫症的行为大多源自孩子们对世界的观察,因为他们的理解力尚未发展成熟,故而认知也会比较片面。举例来说,如果宝宝经常看到妈妈把衣服塞进洗衣机,可能会在心里建立这样的秩序”——衣服就要放在那个白色的箱子里;而TA为了维护秩序,就会把看到的衣服都丢进洗衣机里,哪怕它们一点儿不脏。研究结果显示,儿童一般会在2-4岁进入秩序敏感期,之后随着他们认知能力及交流能力的发展,渐渐就会意识到哦!原来这不是必须的!”“不这样做,也不会出问题。从而慢慢放下大部分不必要的执着练就一颗更能适应、更会变通的小小大心脏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通过维护秩序来感受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这样的过程会使他们既开心又满足。为此,当爸爸妈妈们碰到这样的情况时,切莫急着打住孩子,以下几种引导方式,供大家参考。

理解宝宝们特殊的秩序感首先,对宝宝秩序敏感期出现的行为要给予理解而非埋怨、训斥,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可以尝试着和宝宝一起去实现他们心目中的有序,并一起分享当中的愉悦。还可以此为契机,引导TA把事情做得再细一些,比如对执着于绘本页面的宝宝,可以尝试着教TA使用书签。以此帮助孩子养成做事认真、仔细、负责的好习惯。

提供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其次,井井有条的家庭环境是宝宝们秩序感的主要来源之一,包括每次使用物品后要注意及时归位,不轻易改变作息习惯等。同时,尽量不要对宝宝的居住环境做太大改变,比如频繁地为TA更换床铺或居室;也要注意保持带养人的稳定等。

引导宝宝学会整理物件随后,家长可以通过辅助引导,让宝宝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在过程中强化TA的秩序感。比如和宝宝一起整理TA的玩具和绘本、饭前一起分筷子、饭后一起放回椅子。如此日积月累,宝宝对日常事物的规律就会有较为完整的认识。

做好榜样最后,父母们在家也要发挥榜样作用,如起床后及时刷牙、饭前便后洗手等日常程序、生活规范都要带头遵守,让宝宝在每日的观察中,学习如何稳定地执行生活中的秩序

此外,请家长尽量不要当秩序的破坏者,比如没到约定好的游戏、看电视时间,却在中途强行中止,要宝宝去做别的事,这种行为会让宝宝认为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甚至是可以打破的

无论是探索科学规律还是推行法律,秩序随时代不断精细完善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人获得安全感,更好地享受生活。以此来看,秩序敏感期中的孩子或许正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秩序与规则最淳朴的向往。所以,请爸爸妈妈们不妨先稍稍纵容一些,在生活中不那么繁乱紧张的闲暇时刻,些微满足一下孩子们的强迫症,其实也并无不可。毕竟,在这些小小的古怪执着里,都蕴含着初来乍到的新生命们对世界、对未来的期待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