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乱”来惹人愁?建立规则意识,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1日
“孩子不守规矩”是许多父母都可能遇到的教育难题。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们对规则的适应性不高是由于成长阶段的限制,并非有意“捣乱”。想要有效建立起规则意识,不能简单地用条条框框来束缚他们,而应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更好”,比如:饭前洗手不仅是卫生习惯,更是对自身健康的保护;游戏时排队等待,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有轮流玩耍的机会。本期小编整理了一些简单好用的“规则建立”日常引导方法,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把“你遵守”变成“我懂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作息
1岁这个时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对宝宝而言很重要。首先,家人要保持一致,为宝宝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安排,并且能始终坚持。其次,家长自己做好宝宝的身教和示范,比如,按时作息,注意卫生习惯等。
二、创设专门的涂鸦区
宝宝到处乱画会弄脏环境,到处乱画的原因可能是:动作发展的不成熟、探索与好奇所致、没有“脏”的概念等。建议为宝宝创设专门的涂鸦区并建立规则:1. 涂鸦活动在涂鸦区;2. 涂鸦后将涂鸦材料按类摆放好;3. 和父母一起参与整理、打扫;4. 涂鸦结束,及时洗手,再做其他事情。
三、建立进餐规则
培养宝宝定时定点、好好吃饭、不吃零食的习惯,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重要的是家人能够正确认识并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尤其应做到:1. 两餐之间不要给宝宝零食,让TA保持饥饿感;2. 可以让宝宝参与准备碗筷、摆放餐椅等环节,让宝宝提前做好吃饭的准备;3. 全家人一起吃饭,让宝宝坐自己的餐椅,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就餐氛围;4. 和宝宝说说食物的色香味,吸引宝宝的兴趣,宝宝吃饭有进步要及时鼓励;5. 家人保持一致,以身作则,不吃、不买、不存放零食。
四、理解“轮流”规则
2岁多的宝宝已经能在成人提示下渐渐理解“轮流”等规则,合群意识在逐渐提高。亲子共读《排好队,一个接一个》等绘本,有助于宝宝理解简单的交往规则:1. 根据文字和宝宝一起翻阅图书,每页可稍作停顿,让宝宝观察画面、理解内容;2. 当宝宝熟悉内容后,提问“小河马后面是谁?小熊后面是谁?谁排在了小猫后面?”3.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理解排队规则,如洗手、吃东西、玩滑梯时,“宝宝排在xx后面。”“一个接一个!”
五、了解和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
宝宝从出生起就不断建立对周围事物的关系、规则的认知,2岁半的TA已有了简单的是非观念。另一方面,大多数宝宝可以说简单句了。所以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合适的时机向TA解释社会规则并引导遵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TA看到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时,比如有人乱穿马路、踩踏花草等,可提问TA“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鼓励TA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仅能对已有社会认知进行巩固,也能促进TA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