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铃”响起!长宁区最美退役军人孙礼钢的护老社区新篇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0日

来源:长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我虽脱下戎装,但军人本色已融入血液,守护这些老人,同样是守护我们的家国。”从热血军营踏入烟火社区,变的是制服,不变的是初心。

他,就是长宁区最美退役军人孙礼钢,现任长宁区公安分局社区民警,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2022年长宁区最美退役军人、上海市公安局第十一届优秀社区民警、长宁区“Rong声嘹亮”宁心宣讲团成员。

初心不变,以军人本色让警蓝更添风采

近日,由孙礼钢创新探索,在其管辖的纺大居民区试点设立的“蓝风铃”护老服务站正式揭牌成立!蓝,是警察的藏蓝,象征守护与责任;“风铃”,是闻声而动的敏捷与关怀。服务站的背后,是这位社区民警,也是这名退役军人对管辖社区内空巢、独居、失独老人许下的“铃声一响,我必奔赴”的最美“誓言”。

“蓝风铃”护老站仅是孙礼钢续写退役军人风采的一个缩影。作为服役9年的老兵,服役期间他先后参加奥运安保、世博会安保,参与组织驻沪部队“六支力量”建设成果展示活动,参与组织部队野战化训练和实弹战术演练,被上海世博会安保地面行动指挥所评为世博安保先进个人,多次获个人嘉奖。孙礼钢,从军人到民警,身份虽变,初心不变。社区,就是他的新“战场”;居民安宁,就是他要守护的新“阵地”!

聚焦需求,以军人标准让“为老”更有温度

严谨细致是军人一贯作风。纺大居民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40%,老龄化严重,为精准了解老人需求,“蓝风铃”护老站创新建立“社情民意导向工作机制”,充分发动“老伙伴团队”“学生志愿者团队”“治安巡防队”三大社情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明确“渠道信息上报-民警、治保主任分析研判-下发护老团队处置-处置结果反馈”的工作流程,形成一个紧密闭环,确保老人们的每一声呼唤都有回应。

“咱当过兵的,做事就得有个周全样儿,老人的事儿,半点马虎不得。”“蓝风铃”护老站下设“生活服务”“安防服务”“法律服务”三支核心团队。从日常的柴米油盐照料,到居家安全隐患排查,再到法律困惑答疑,老人们的生活被全方位守护。

如今,在纺大居民区,“蓝风铃”清脆的铃声不时响起,那是爱与关怀的声音在社区流淌。未来,长宁区退役军人事务中心将持续挖掘退役军人优秀典型,激发退役军人潜能,鼓励和引导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挑大梁,不断发挥退役军人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