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霞生态|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30日

继去年8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将在我国昆明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这项国际会议。日前,此次会议的第二阶段会议已于当地时间12月7日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变,标识不变,中国将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长宁区生境花园项目将会为大会提供中国案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长宁故事。

目前,长宁区共有8座风格迥异的生境花园,总改造面积约3559平方米。在这8座生境花园中,仙霞新村街道辖区内的生境花园占据了一半,分别为虹旭生境花园(虹旭居民区)、五园三亭生境花园(五三居民区)、乐邻生境花园(虹景居民区)、乐居生境花园(大金更居民区),至此,一个由南至北的生境花园网络初步建成,大大提升城市生态空间的质量和功能。

虹旭生境花园作为上海市第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生物栖息环境的社区花园,自2019年开放以来,就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周边居民生态空间品质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平时,社区居民们会在生境花园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在秋天办一场丰收采摘节,将春天播种下的蔬菜一一采割;周末或者下午放学后,家长们会带着孩子来这里,观察小动物和植物;在种植日,又会有周围的居民一起来翻土、施肥,保证生境花园的美丽与活力。

大金更的乐居生境花园与其它几座生境花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种植的全部都是上海本土植物,这些乡土植物很罕见,有些更是植物专家到培育基地移植过来的,可以说是十分珍贵。其次,乐居生境花园整体的设计都和鸟类有关,包括鸟类喝水的水盆、觅食的果树、休憩的站鸟桩等。通过悬挂着各种鸟类的“名牌”介绍,小朋友们可以来这边增长见识,学习课外知识。花园里的白色的围墙上,透过上面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孔洞,可以看到“站鸟桩”,这儿便是鸟儿们休息的“驿站”,飞行了一整天的鸟儿可以来这儿安静地小憩,不被打扰。

虹景的乐邻生境花园则以“小而巧”为特色,因地制宜巧用心思,设计独特错落有致。通过设计团队精心挑选种植了40多种蜜源植物,花开四季,满足昆虫和野生动物的“饮食需求”。同时采用不同的材质,如稻草、竹竿、砖块、木块等,整合修葺了一个“昆虫旅馆”,为每种昆虫定做了“私人空间”,让它们享受高品质的生活,使之成为了一个“昆虫传粉的科普花园”。不仅如此,这里还有设置巧妙的蝴蝶花廊、木制长椅……在这个兼具自治种植、休息、娱乐等功能的生境花园,居民可以把种植的热情延续下去,可以更好地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感受自然,让人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

五三的这座五园三亭生境花园是“生境”与“花园”的完美融合,打造多功能的社区花园和绿色空间。居民可以在园中参与花园建设、体验耕种,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共享劳动成果。而另一侧的廊亭周围栽着桂花树,格栅墙上种满了迷迭香、罗勒、薄荷等香草植物,居民既可歇足休息又可欣赏风景。在这座生境花园里蝴蝶是绝对的“主角”,草长园的花圃里种植的花卉植物,都是为蝴蝶而精心挑选的。随着马鞭草等花儿的盛放,引来一只只蝴蝶在此飞舞,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探索蝴蝶的奥秘。漫步在这里,花香四溢、蝴蝶翩跹,一派宁静悠闲的景象。

从“生境花园”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普通居民的视野,到如今“生境花园”在仙霞新村街道遍地开花,3年的改造带给居民们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过去,野生动物离我们是很遥远的,我们的自然课是通过书本、视频进行的;现在,我们的家就在花园当中,只要你走出家门、推开窗就能了解自然知识,这种亲身经历的自然课更让人印象深刻。未来,通过生境花园的进一步示范实践,逐步促成城市生境花园网络形成,增强城市生态韧性,提升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满足居民对于亲近自然的渴望,让社区居民乐享绿色空间所带来的生态福利,助力实现上海生态之城的宏伟愿景。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