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2年我们在砥砺中不断奋进!2023年我们仍将在探索中继续前行!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9日

在“十四五”规划的全力推进之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的发展主线,更加突出社区“宜居、韧性、智慧”属性,大力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社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加快打造“宜居仙霞,乐龄乐邻,品质生活”——超大城市老旧社区美好生活样板,继续用我们的努力与汗水回应群众期盼,让仙霞的明天更加美好!

恭祝大家新年快乐、皆得所愿!

荣获“上海市社区新基建试点示范社区”称号!仙霞新村街道都做了哪些努力?

近日,仙霞新村街道获评“上海市社区新基建试点示范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新基建带来发展新格局,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助推智慧城市的大力发展。自2021年开始,仙霞新村街道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社区新基建的工作部署,对标示范社区创建标准,细化指标明确责任、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分工协作合力推进。落实“1+3+X”示范体系,即“1”项工作特色,以智慧养老为重点,推动智慧终端和智慧楼宇应用场景取得重要突破,“3”个示范居民区,分别在虹旭、虹仙、仙逸居民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智慧社区示范生态,“X”个创新应用场景和特色居民区,在辖区范围内展现整体效果,形成试点示范社区生态圈,更高质量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更高水平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围绕目标,搭建议事平台  

仙霞新村街道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对接长宁“十四五”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形势,以“宜居仙霞 乐龄乐邻 品质生活”——打造超大城市老旧社区美好生活样板为目标愿景,搭建议事平台,摸实情、建诤言,广泛征询创建意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注重调研,梳理现状。在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的过程中,由于参与方众多,建设推进时间长,导致相关产品与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统一的集成平台。仙霞新村街道以虹仙、安龙、虹旭小区为试点,实地走访、排摸现有各类基础设施的基本情况,详细了解记录设施的品牌、型号、供应商以及是否在保修期内等相关信息,为制定全套互联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二)强调参与,汇聚民意。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和落脚点,一方面街道通过“霞e家”微信小程序和电话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规划问卷调研,倾听居民呼声,共回收居民、两新党员、楼宇企业白领、高龄老人、残疾人等问卷700多份。将收回的问卷进行分类汇总,梳理群众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另一方面,倡导“我发现,我提出,我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以居民区的活动室、工作坊为据点,变服务载体为治理平台,衍生出“九日家长会”、“连馨议事会”、“社区营造工作坊”等社区治理新平台,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顺应民意、体现民意,使各项决策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切身需要,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统筹全局,聚合多方资源  

(一)方案统领,专班统筹。仙霞新村街道在坚持需求导向、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一份“新基建”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设立一套创建工作专班,进一步打通条线资源,形成推进合力。工作专班以“需求、资源、项目、任务”四张清单持续推进、落实方案实施,形成条块工作联动,推动各类新型智能设施、智慧服务项目的协调落地。

(二)多元参与,协同治事。以人工智能的广泛商用为契机,街道积极引入子归、趣盒、中国电信、爱芯智能药柜、铁塔、玖玖养老、分众体育等智慧化基础设施制造企业、管理平台建设企业参与到新基建的建设中来,高效配置资源,真正实现降本增效,进而将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真正融入社区百姓的生活中,不断推动社区生活数字化,社区治理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谋篇布局,拓展高效路径  

(一)精细化对接,取长补短。以改善社区基础建设为重点,聚焦高频急难问题、聚焦数字底座赋能,针对重点项目做到两个“抓紧”:即抓紧开展项目方案对接和抓紧推进年度重点工作衔接,补充新增项目,合并关联项,将部分可行性不足的项目剔除,使项目规划更加完善、重点项目更加聚焦、工作路径更加清晰。

(二)小处先试点,分层推进。以“片区一体化”为主轴线,先从小处着手,试点改造群众对居住、出行、服务方面智慧化改造的强烈需求,优先推进“小而美”项目的落地。根据居民区的特点,结合“科技+便捷”和“智能+生活”的模式,通过智能设备和前端感知设备的铺设,将小区社区安防、智慧停车、智能充电等智能硬件,生境花园环境系数 、居民活动参数统一“纳管”,将管理数据与生态数据、居民的活动数据相结合,使安龙小区成为一个小而美的、智慧化的三合一体现。试点成功后,由“小而美”进而向“大而广”的居民区进行集成推广。

深化特色,提升场景实战应用  

以具体项目为依托,深入推进社区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数据智治,提升高品质民心实事工程,让数字化应用场景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让群众更加便捷地获取公共产品、更加舒心地享受宜居生活。

(一)共享数字康养,智慧养老有亮点。聚焦社区和居家养老需求,打造“一个数据库、三个平台,三个应用前端”,即为老服务数据库,智慧空间管理、智慧餐厅、一键呼叫三个服务平台,乐龄惠老、乐龄家人、乐龄助手小程序三个应用前端。通过仙霞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第一中心、第二中心、社区大食堂、虹纺乐邻坊、虹旭乐邻坊、逸社等为老服务载体的数据连通,整合梳理用户行为数据,建立每位老年人的就餐膳食营养数据、生命体征检测数据、在中心、社区为老服务驿站的停留时长及行为轨迹数据等档案,深挖场景背后的老年人服务需求,进而更有效地融合基础信息资源,更好地赋能美好生活。

(二)布局数字便民,智慧楼宇有突破。一是依托政务服务网开通“网上服务大厅”,在慧谷白猫园区布点设置“一网通办”自助服务终端,实现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双轨”服务,打造“服务最便捷,体验最优化”的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切实让“群众少跑路,信息多跑路”。二是合理规划布点网订柜(店)取、智能取餐等项目,在东方维京大厦首次启用“智慧微厨”,通过智能硬件+标准化食材供应链+互联网O2O运营的模式,以较小的占地空间和灵活的组配方式,打造适合商务楼宇、园区、人才公寓的便捷用餐应用场景。同时整合逸刻等社区周边新零售连锁便利门店,在楼宇间、地铁口、校园内试点落实“早餐在线经济”,助推社区早餐门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个性化定制,智慧社区有特色。坚持从社区发展实际出发,集中解决社区智能停车、智能梯控、非机动车智能充电等共性问题,同时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打造“有辨识度”的智慧社区。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项目的良好契机,以全域数治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在小区安装集成小区高空抛物预警、楼栋管理、楼栋门禁状态管理、电梯阻车(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车棚烟感报警、小区消防设备管理、垃圾分类管理等模块建设,升级开发应用模块,建设完成升级版虹仙居委会综治工作中心,整合“三室二站”,深化平安联创,推动综治建设资源共享、联动一体,打造虹仙智慧治理“样板房”。联手智能科技公司创新“乐享e家园”智慧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数字生活新服务,疏通社区治理难题,打通社区成员沟通壁垒,通过“一键式”、“一站式”的智慧服务功能,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便能于线上享受便民服务,打造虹旭数字社区“店小二”。深化拓展“霞e家”小程序移动民生服务平台功能,整合逸社、仙逸助餐点、慧生活护理站、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在线服务新模式,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不打烊,打造仙逸美好生活“霞e家”。

(四)搭建管理平台,社区治理有统管。以社区人口基础信息和条线信息数据为基础,深化拓展“霞e家”小程序移动民生服务平台功能,实现社区管理、社区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的智慧共享和无缝衔接。打破场景壁垒,通过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社区相关配套设施梳理、整合,搭建数字化精益管理平台,将社区治理维度、为老维度、环境维度、平安维度等内容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通过对多源数据的融合、治理、分析和挖掘,综合展示各个智能终端的总体运行态势。











通过数字赋能,牵好场景应用这个“牛鼻子”,仙霞新村街道在社区“两轴四圈定四街、金边银角做文章”的整体规划布局中,全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使社区基础设施从“老旧”走向“更新”,从“均衡”走向“优质”,完善养老、托育、助餐、文化、康体等服务供给,着力破解“老小旧远”民生难题,为超大城市老旧公房社区打造美好生活样板提供生动鲜活的真实场景和实际案例,不断提升仙霞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