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逛完瞬间被圈粉儿!一大波京剧小白都在逛的这场“梨园艺术盛宴”你去了吗?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5日
“这个展会太有意义了!”威宁小区的一位60多岁的女士一边说,一边跟着展会屏幕里的京剧选段吟唱了起来。她说小时候跟着爸爸一起去看京剧,那时也自己偷偷学了几段,没想到现在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可以重温那时的感觉。
京剧是如何形成的?
京剧分为哪几个行当?
京剧的基本功、表演方法是什么?
近期,以《微识遗 宁传承》京剧为主题的非遗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在仙霞新村街道威宁居民区落下帷幕。不仅给中老年戏剧爱好者来了一波“回忆杀”,还给对京剧有兴趣的小朋友们种下了启蒙的种子。
作为此次非遗系列互动体验的首场活动,邀请到曾就职上海京剧院、刀马旦名家、也是威宁居民区居民的柳凤飞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解。她不仅为大家详细地讲解了京剧角色中的生、旦、净、丑等独特技艺,更是分享了不少京剧代表曲目。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作为京剧从业者,上了舞台表演京剧,下了舞台也有义务普及京剧知识。”柳凤飞讲道,从小学便开始学习京剧的她,已经与京剧打了60多年的交道了,但是当前社会上了解京剧艺术的人很少,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京剧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退休之后,她一直从事京剧传播与科普工作。
分享会上,不乏京剧的资深“票友”,杨伯伯就是其中一位。“今天分享的京剧片段我都能一字不漏地唱出来,京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值得让更多人去了解,今天这场分享会让我重新认识了京剧,作为京剧爱好者,我感到很有收获。”
除了专题分享会,在威宁居民区活动室二楼还有京剧互动展,展示京剧文化史料和京剧知识等。
展览中还特设了一个体验专区,在这里有许多京剧服饰和可搭配的道具,像是髯口(假胡子)、盔头、帽、巾、十八般武器等。不少来看展的居民朋友们走到这里,饶有兴致地摆弄起服饰和道具并打卡拍照,有的还穿上戏服,带上髯口和盔头,真正体验了把“穿越”瘾。
参观结束,居民朋友们还可以参加有趣的画脸谱活动。系列活动期间,每逢双休日即是亲子场。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前来的小朋友们各个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拿起画笔,现场设计与构思,勾勒线条,用鲜艳的色彩和图案,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脸谱。
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艺术,其华美不拘泥于唱念做打,四功五法,亦在于妆面之艳丽,行头之旖旎,五音配之五色可谓是悦人耳目,沁人心脾。此次非遗系列互动体验活动还邀请到了居住在威宁本小区、曾就职上海京剧院、国家二级化妆师周兰芳老师为大家一同分享国粹京剧的化妆艺术。
现场,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及威宁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尤其在问答环节,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们都踊跃举手,大家不仅学到了京剧的相关知识,还收获了京剧书签作为纪念礼品。
据了解,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威宁小区内陆续居住了许多类别的非遗传人,多年来他们希望可以贡献所学,为这个文化小区出一份力,并于今年1月成立了威宁小区“非遗自治团队”。希望透过一系列非遗系列活动把传统文化的火炬传递给下一代,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项目、传承非遗文化,威宁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雪芳介绍道。接下来,威宁居民区还将举办布艺制作、捏面人、沪剧表演等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