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仙霞新村街道又获国家级荣誉!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5日
重磅!仙霞新村街道又获国家级荣誉!
稳就业保民生,就业问题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近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开展的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认定工作中,仙霞新村街道荣获“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称号,成为长宁区本次唯一获得认定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仙霞新村街道党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区人社局、区就促中心的关心下,以责任落实加强组织领导,以举措完善强化政策扶持,以平台搭建提升就业服务,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努力促进社区失业人员、特殊对象其他各类求职人员就业创业。
对标对表民生要求
逐项落实落地工作指标
2018-2020年,辖区内23个居民区总体就业率和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失业人员数量从1022人下降到566人。就业困难人员安置总数为758人次,发放《就业创业证》2180本,无新增零就业家庭。2012年已被认定为市星级充分就业社区。
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调查等方式了解失业人员求职意向25000人次,建立重点人员服务档案302份;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30场,组织动员社区内2000余名求职人员、意向创业者参加,服务272家企业;建立创业服务档案70份,青年失业人员启航服务档案111份,长宁高校应届毕业生一人一册419册;3年来就业服务专项资金执行数共计25万余元。
联动连通社区资源
提升就业政策实施效果
街道结合辖区资源,拓宽工作思路,将企业、基地、社区融合起来,利用党建阵地、校园活动等平台,加强政策宣传及落实。每年定期开展就业援助月、党建组团进楼宇等线下推介活动,在通过公示栏、电子屏、社区报纸等传统的定点推送方式的基础上,利用街道“长宁仙霞”微信公众号宣传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预告各类就业创业活动等,数次被市级、区级媒体宣传报道。
严格按照各项就业创业补贴的政策要求及操作流程,帮助符合条件的个人及组织申请相关补贴。针对重点人群,街道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实行“一人一议”,形成分工协作、部门联动、责任到人、促进就业的格局。针对困难群体,将就业与民政、残联工作结合起来,定期排摸情况,对于有求职意向的人员做好“指导+推荐+回访”三步骤。
打造仙霞就业品牌
丰富特色服务举措
将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围绕打造“15分钟服务圈”,在辖区内均布就业服务工作站点,为求职者提供多样化的便捷服务,力争做到普通对象服务到面,重点帮扶对象服务到点,就业服务覆盖到全社区。
应时顺势丰富招聘渠道。三年来每年举办多场招聘活动,并在现场设立职业体验,例如咖啡师、烘焙师等,形式新颖、内容生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各服务站点接待的求职人数直线上升。针对这种情况,街道在居民区的就业服务工作站点举办了专场招聘活动,邀请需求量较大的物业类、生活服务类企业参加,提供大量适合失业青年及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同时开通线上招聘及简历投递通道,提供更多岗位信息,方便他们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
盘活公共活动空间吸纳就业。为了充分利用公共活动空间,将虹仙居民区内的防空洞重新设计装修,打造成社区邻里共享客厅和青年创业创新者的文化阵地,并取名为闲下来合作社。近期,街道又与“小红书”深度合作,在闲下来合作社举办社区熟人节,通过开展“潮流运动我熟”“播客我熟”“旅行我熟”等多主题的时尚内容,激发地下空间的青春活力,吸引更多青年参与和融入社区,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1.6亿,大大提高了社区创业空间的曝光度,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树立帮创工作典型引领。因地制宜,探索工作机制,狠抓就业、紧盯创业,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涌现出不少优秀工作者及典型案例。太阳市场的顾颂珍多年来致力于整合社区资源,现已帮助辖区内25名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就业,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太阳妈妈”。青年画家张粤成虽然师从王心旭教授,但是因为手部残疾,求职之路一度十分艰难。终于在街道的帮助下,他在社区内创办了仙霞公益画室,还开办公益画展,并入选2019年“创业琅琊榜”,找到了实现自我的方向。闲下来合作社内建有众创中心,其中有一个特别的房间——毛毛咖啡屋。毛毛是社区内的一名智力残障人士,一直以来没有合适的工作。在合作社开放后,他终于有机会在家门口经营咖啡屋,圆了自己的梦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下一步,仙霞新村街道将围绕打造“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进一步提升各就业服务工作站的服务能级,在提供岗位介绍的同时,就心理疏导、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指导。深化社区内的就业援助基地联动机制,挖掘用工较为集中的行业资源,进一步开发各类基础岗位,全面提升社区就业保障能力;设立就业品牌工作室,打造就业服务专家团队,帮扶社区重点人群、特殊对象就业,为辖区广大居民群众谋求家门的幸福,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这项民生工作做细做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