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巷的智慧化微信群管理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6日

陈家巷的智慧化微信群管理

 

“我们有什么问题,都会在微信群里说一说,居委干部就会尽量帮我们协调。”“我们楼人很多,微信群有三个管理员,很规范的。”……陈家巷居民区的块长在每个“块”里建立了微信群,让线上沟通更加快捷、办事效率更高。见微知著,小小的微信群里藏着社区管理大大的智慧。

 

分级管理,四两拨千斤

今年4月,因防疫需要,陈家巷居民区的块长们在自己的块里建立了“志愿者骨干群”,由楼组长和以党员为主的骨干志愿者组成;各楼栋楼组长组织党员志愿者、邀请居民建立“居民群”。块长会定期在群里发布核酸检测、抗原发放、物资对接等信息,再由楼组长统一传递信息给居民,提供“零距离”微信群信息服务。同样,微信群也是畅通居民诉求表达的渠道,居民可以通过微信群,向楼组长反馈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楼组长将不同类型的问题整合后告知块长,块长们遵循“有问必答、善始善终”的原则,尽力为居民解决问题。

陈家巷聚焦智慧化微信群建设,从居民需求和社区管理难题出发,采用“块长们联系楼组长-楼组长联系居民”的点对点分级管理方法,这种良性的双向循环既能确保及时向居民传递准确信息,又为居民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便于迅速捕捉特殊群体诉求,以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动态调整,升级多功能

“其实,很多居民群最初都是4、5月份的团购群。团购告一段落后,我们探索“平战转换”,指导楼组长、党员骨干志愿者将群转化运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功能微信群。”陈家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卢晓燕介绍,现在的微信群不仅是疫情防控宣传群,还是“便民信息发布栏”“居民建议意见簿”。

6月以来,团购微信群成为了“僵尸群”,或是狂轰滥炸的广告群,但大群创建不易,弃之可惜。于是,陈家巷居民区党总支根据工作需要、居民生活需求动态调整微信群主题,如将每户都至少有一位居民进群的微信群改为“便民信息发布群”,尽量为每位居民提供最及时的小区便民信息;将“业主群”转为供业主投票事宜使用;将日常聊天的群保留,成为“多功能讨论群”,居民们在群里畅聊生活、工作中的趣事,分享闲置好物……一个个小小的微信群,在多功能升级管理后,更具高效能动性,让居委会工作有力度更有温度。

 

双向奔赴,公约伴文明

在陈家巷居民区众多微信群中,“1635小会议室”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华山路1635号楼居民的线上“家庭群”,和其他群不同的是,1635号楼组群有严谨的群管理制度。

7月,微信群管理员、青年社工刘欣在群里发布了一则《1635号楼居民微信群公约》,对建群目的、禁止项目等作了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如果有新的住户或租户申请入群,我们会核实好本人的居住信息,以防小区以外的人进群。”刘欣说,“如果发现有成员在群里发布一些不相关的广告或负能量的信息,我们会第一时间要求其删除,并对其解释群规,如有二次散布则会进行移群处理。”除刘欣外,还有两位热心志愿者参与群管理,他们也会辅助刘欣严格执行群公约,群成员都自觉遵守公约,大家共同营造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群氛围。

 

陈家巷的智慧化微信群管理极具高效能动性和灵活处理性,这是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中,以搭建线上沟通平台为抓手,通过与线下实际工作结合,而形成的创新管理模式,也是居民区党总支探索党建引领下社区智慧化管理的生动实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