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开展公共法律服务“政府开放月”活动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长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企业有所需,政府有所应”为主题举办“政府开放月”活动。来自企业、金融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通过现场体验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了长宁在法治建设,以及涉企、涉民法律服务方面的创新成果。
“宁宁AI法”无疑是本次活动的焦点。作为全市首款专注于涉企公共法律服务的多语种、多模态、法律垂类大模型,该系统由区司法局联合科大讯飞、北京植德(上海)律师事务所共同研发推出,从功能设计到服务场景,全方位贴合企业尤其是出海企业的法律需求。
在核心能力上,“宁宁AI法”支持12种外语及多种方言实时转换,能打破语言沟通壁垒;同时深度聚焦护企出海法律服务保障细分领域,已精准整合全球160个国家的过往法律服务报告、国别咨询信息等近600份高频法律文本信息,为企业获取海外法律资源提供高效支撑。更关键的是,系统可精准识别企业需求,快速生成逻辑清晰、具备实操性的解决方案,能为企业出海投资中的机构设立、投融资合作、劳动用工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风险评估与专业法律指引,切实解决企业海外经营的法律顾虑。
现场体验环节,一位市民代表在体验过“宁宁AI法”后,当即关心起服务的便捷获取方式,“这个服务太好用了,这些功能现在线上可以使用了吗?”对此,工作人员及时回应并透露后续规划,“目前大家可在活动现场体验,我们后续会将‘宁宁AI法’部署到‘随申办’平台,届时企业有需求只需点点手机,就能随时在线使用所有功能,真正实现法律服务‘掌上办’”。
全国首创“公证+区块链”资金监管模式,有效防范预付费消费风险;自主研发全本地化“机器人律师”,以及构建再犯风险评估数字化系统,实现动态预警。“我们长宁的法律服务真的是越来越完善了。”一位在长宁生活了20多年的市民代表说道。
活动现场,区司法局还就多项民生关切问题作出回应。针对培训机构预付费监管难题,长宁正在推行“公证资金监管”机制,将费用存入独立监管账户,按日或按次结算,多家机构正在试点。
区司法局后续将结合“宁宁AI法”区域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需求,深化数字化转型布局:一方面通过合作律所专属部署,强化涉企法律服务数字底座,完善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依托“一网通办”个性化专区,让“宁宁AI法”数字人多形式提供助企服务。同时,聚焦企业投融资、知识产权保护、涉外法治保障等重点领域,整合数据、场景、业务等技术要素,打通线下场景与线上端口,拓宽服务方式、丰富涉企法律服务内容,最终织密长宁涉企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数字化网格”,助力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扎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