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圈里的“绿野仙踪”,天山白领居民又有好去处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3日

历经近40年发展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一抹“新绿”。5月12日,“虹桥之源 逐梦天山”虹桥公园整体提升改造开放活动在天山路街道举行。
1.聚力“虹桥源”激活空间潜能
作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全龄友好型公园,历经5个月的精修,升级后的虹桥公园正式“焕新”归来。仪式上,大家一起为“虹桥源”缓缓注入“希望之源”“发展之源”,标志着这个四时常新、季季有景、气息浓郁、生态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将让居民在城市中就能走进自然、享受自然,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进一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活动现场,天山路街道“林长制”电子地图正式发布。天山路街道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不断丰富“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内涵,积极动员机关单位、“两新组织”、社区居民党员代表共同加入护林行动。
虹桥公园作为天山路街道重要的绿色共享空间,吸引了众多企业对生态环保公益事业的关注。辖区重点企业代表来到现场,主动参与树木认养行动。认领牌拼接成一条源源不断的波浪,象征“虹桥源”在各方努力下蓬勃发展,“时尚商圈 活力天山”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长宁区立足区位优势,对标“四力四城”发展目标,开展城市更新行动。虹桥公园是长宁城市更新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虹桥商圈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虹桥公园所在地,天山路街道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打造“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新范式。
虹桥公园的整体改造,是长宁区以“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打造公园城市的重要项目,在设计改造中充分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现场居民、白领、人大代表从各自角度发表感言,他们表示,希望虹桥公园能成为绿色宜居宜业的社区会客厅,为周边居民和白领筑就身心休憩的时尚港湾,成为虹桥商圈崭新的地标打卡点。
2.提质升级迎来焕新蝶变
虹桥公园占地约1.87万平方米,1987年6月1日作为儿童交通公园建成开放,2006年改建并更名虹桥公园。1988年7月8日,毗邻的虹桥26号地块完成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公开国际招标,新中国“土地批租”就此拉开序幕,成为国家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根本性变革的破冰之地。
历经岁月洗礼,公园的绿化景观和基础设施已逐渐老化陈旧。长宁区此次在延续虹桥公园作为儿童交通公园独特历史属性的基础上,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活力、充满童趣的公共生态空间,更好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彰显虹桥商圈的城区建设环境,构建崭新的城区文化风貌,进一步激发虹桥商圈的吸引力、带动力、软实力。
从仙霞路遵义路大门走进虹桥公园,映入眼帘的是色彩活泼的英文“PARK”(公园)字样及其身后一座白色、简约的圆形回廊,而这也是公园全新打造的视觉亮点和功能焦点“虹桥源亭”。这座直径36米的圆形廊架选用“水立方”同款膜材,能营造光影变幻效果。廊架下方还设置了弧形座椅、下沉式台阶等颇具“剧场感”的装置,400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内可举办公益演出、小型音乐节、发布会、购物集市等各类活动。
今年3月,长宁区通过“上海长宁”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公开征询公众对公园整体改造的意见建议,并多次召集周边商圈和居民代表展开讨论,共收到意见建议59条,最终有18条被采纳,包括优化健身跑道、增加特色植物配置、增加举办活动的区域等。
而今,这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金点子都反馈在了公园全新的面貌中。在公园北侧,一处水洗石打磨而成的S形地景艺术颇为吸睛。但仔细观察能发现,这处可坐、可站的装置巧妙地绕开了五棵高大的香樟树。虽然虹桥公园的人流动线、健身步道和视觉效果都“大变样”,但年代久远的树木都保持了原位,通过增设“云朵花园”等园艺小品增添趣味。一处形如拱门的白色通道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所设,延续30多年前儿童交通公园的历史印迹。
虹桥公园的区块布局也充分采纳了居民的意见建议。公园靠近南丰城、尚嘉中心的商圈一带,打造了时尚活力的绿化组合及夜间五彩斑斓的“虹桥源亭”;西面靠近居民区一侧,则呈现静谧自然的景观风格,并安排了健身器材、休闲长凳等老年友好型设施,兼顾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当天,园内同步开展了“虹桥源”绘画写生、书法交流活动及“时尚商圈 活力天山”首届城市艺术生活公益集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