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天山组代表聚焦2025年下半年工作和“十五五”编制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2025年7月29日上午,上海市长宁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区机关大厦召开,区长刘平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关于2025年上半年长宁区政府工作情况的报告》,天山路街道代表团的代表们现场听取报告。下午,天山路街道代表团召开代表团会议,审议区政府2025年上半年工作报告
代表们对报告内容给予充分肯定。代表们认为:刘平区长作的报告内容详实,报告中许多内容让人振奋,反映出长宁区上半年来的工作踏实、务实,从区域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等五个方面展现了新突破、新亮点,交出了很好的成绩单,也让老百姓很有获得感。这是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部门、各企业单位和社区居民齐心协力、担当实干的结果。
代表们着眼于2025年下半年和十五五编制规划中的经济发展与功能布局、改革开放创新、城区建设与环境品质、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和其它几方面的工作,对区域发展及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于经济发展与功能布局
陈刚代表:建议:在十五五编制规划方面,区里可将各个行业的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包括对于行业的优惠鼓励政策、发展方向等方面,尤其对于相对细分的行业,能够给出更加细化的建议,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条例落到实处。
王裕强代表:建议:一是长宁在十五五规划中加强商圈整体发展建设,做好楼宇经济不仅仅局限于招商引资工作,还要建立好良好生态,商业与商务相结合,开展系统工程,关注大型商场以外的沿街道路规划。二是在拉动消费上要有一盘棋思维,不要设置消费券的发放、使用门槛。进一步释放大众消费潜能。
唐江荣代表:建议:一是政府搭建合规交流的平台,对资质办理和流程有专业指导,解决数据同步的问题,出台更多举措帮助企业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二是关注人才招进来留得住的问题,解决人才公寓需求的僧多粥少问题;多搭建志愿者平台,不仅能让青年人才参与周边爱老慰老服务,增加人才的属地粘性。
李俊代表:建议:第一,时尚经济作为长宁特色,希望政府采取更多举措做实做优时尚消费,挖掘和培育消费新的形式和业态,形成更大的态势。第二,采取更多的举措和联动,推动高校、商圈、商家在发展自身的基础上破圈,由点及面,形成规模和业态,推动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第三,立足于长宁原有的禀赋,通过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培育长宁整体生态,形成宜居宜业的氛围。
高键代表:建议:长宁区近年来在低空经济的布局很有前瞻性,今年“低空经济会客厅”的落户更将成为重要里程碑,长宁有望通过“会客厅”打造成为上海低空经济的策源地和展示窗口。在这一契机下,作为人大代表将积极结合行业特点,进一步添砖加瓦参与相关工作。
关于改革开放创新
胡书芳代表:建议:今年,上海长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登记备案拿到私募基金牌照,长宁要把握住国家政策,能够加快步伐,推出长宁政策,同时做好政策宣传讲解,营造良好氛围,助力招商引资,做出长宁特色。
陈红代表:建议:上海长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高质量建设“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等方面,希望能够在后续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关于募资方面,希望能够发挥好长宁区主场优势,更多的企业能够主动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共同为产业发展助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集聚式、高质量发展。
唐德凯代表:建议:积极发展新业态、新经济,可重点思考如何培养新型消费业态。
崔靓靓代表:建议:长宁能提出更多标杆性制度新点子,主动对接国家级部门,针对十五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行业,根据行业差异,定制个性化方案,建设制度型新长宁。
关于城区建设与环境品质
师大:建议:下半年长宁区继续围绕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精品小区建设、天山公园改造、华山绿地融合开放、雨污混接改造、架空线入地、公厕适老化适幼化等重点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把文化、旅游、休闲、健身、体验、公益更好地植入到城区环境和载体上,营造优美品质环境,拓展城市功能内涵。
黄敏杰代表:建议:围绕城市更新,把握好市里相关政策机遇,加强对长宁老旧小区公房内部的改造,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和品质。
关于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
吕洪波代表:建议:一是希望进一步加大养老各项政策宣传的有效途径和举措,更好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二是希望区里也能出台相应鼓励生育、育儿友好的举措,能够对低龄儿童普惠托育加大投入力度。
吴彬代表:建议:长宁区老旧小区数量不小,希望长宁在城市更新工作中能在政策机制创新上做领先的工作。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房屋体检以及针对老旧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或学习其他地区搭建智慧房管平台。不仅能够拉动内需,也能提高居民的获得感。
沈菲菲代表:建议:在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方面,一是“产教培”高度融合,深化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基地;二是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在学年段实行全过程职业指导、规划,推行学研一体化,在毕业学年,积极推进与区内发展紧密结合,紧缺人才的职业技能证书,拓宽就业渠道。
孙礼钢代表:建议: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关注居家养老、完善养老保障的相关工作举措(长护险审核排队、网购的服务保障和防范诈骗等),切实保障服务老人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智慧护老的新模式。
张劼代表:建议:健全和完善“老伙伴”志愿者的回馈保障机制,发挥低龄老龄志愿者队伍在保障高龄老人安全、提供及时援助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希望项目第三方运维机制能够更加透明,志愿者补贴、活动经费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并予以公示。也希望多考虑技术手段,让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联动衔接。
唐德凯代表:建议:一是政府加大中小学生在文体活动方面的投资投入,给孩子创造更多户外活动的多维成长路径和环境,保障身心健康;二是区域培育1-2个大的社会事业品牌,帮助提升服务品质和整体管理。
胡扬代表:建议:希望天山敬老院在今后的改造升级中,考虑将社区食堂功能叠加进去。
杨超代表:建议:希望能够加大文化配送的宣传力度。尤其在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保护方面,受众普及不广,主要局限在老人和学校。同时,应当充分利用更多场馆,扩大老人活动区域。
关于城区精细化管理与社区治理创新
徐姗姗代表:建议:电梯维保工作是民生难题,一是希望政府出台法律法规规定价格区间和入围资质企业,落实细化、可操作的制度安排。希望属地物业、尤其是国有物业承担起长效管理责任。二是在物业管理方面,加强对物业企业的监管。出台相关规定要求提供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针对长期缺乏管理的商品房和售后公房,可以向业委会推荐规范的企业。
张婕妤代表:建议:希望精品小区相关标准和建设理念向商品房住宅渗透,解决许多迷你型商品房由于没有公共收益,存在着维修基金少、无法支撑全小区大修工程的问题。进一步获得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杨超代表:建议:加大专业团队和经费投入,有效实现生境花园的长效管理和生境花园持续发挥生态系统的作用。第三希望政府在进行天山公园改造时,要考虑到景观湖24小时开放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