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长宁老旧小区的变化“脱胎换骨”! 发布时间:2021-11-20
五年时间并不算长,长宁老旧小区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只住房条件和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生活品质也大幅提升,让居民真正实现“住得舒心、住得安心、住得开心”。
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以来,长宁区针对各类“老小旧远”房屋分类施策,坚持打好“抬底部、优环境、提品质”的城市更新改造组合拳。如今,在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新式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精品小区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方面皆取得显著成果。
2020年底,全区24.6万平方米非成套公房成套化改造基本完成,惠及6000余户居民。截至目前,精品小区建设累计实施513万平方米、建成171台加装电梯、基本完成3.2万平方米非成套里弄房屋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一个个喜人的数字,交出一份居民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抬底部——
非成套房屋全面改造,居住环境大改善
“最近老居民陆续回归,小区里又热闹起来了。”说起小区改造后的变化,天山路街道紫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延平表示,用环境好、人气旺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2017年底,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紫云居民区以“分批、分块”的形式正式开展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为让小区环境尽早改善,居民尽快住上拥有独用成套厨卫设施的“新居”,居委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发掘社区优势资源,顺应居民期盼,及时解决他们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终于在今年10月底,紫云居民区完成了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让居民直呼“房子大了、方便了,住起来也舒服多了”。
“虽然历经了近四年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受益良多。”李延平告诉记者,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不仅为居民带来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居民信任度方面有所收获,为居委会日后更好地开展居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宁区内同紫云居民区一样的非成套公房小区不在少数,因此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区24.6万平方米非成套公房的成套化改造”的目标任务。近年来,长宁区一手抓方案设计呼应群众期盼,一手抓工程进度与安全生产,截至2020年底,全区24.6万平方米非成套公房的成套化改造基本完成,惠及6000余户家庭。
然而非成套房屋的类型多样,不只有非成套公房,还有非成套新式里弄房屋。
经排摸,长宁区现有非成套新式里弄房屋17.7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江苏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和华阳路街道,当前正按照“一年试点、三年计划、五年完成”的步骤逐步实施推进。
由于非成套新式里弄房屋改造并不适用于“大拆大建”政策,也不得占用外部空间作为补充。因此,改造明确以“不扩建、不抽户、不破租赁关系、不外出过渡及居民自愿、协商一致”为原则,提出“分割改独用、新增变独用、整体提升、设施完善”等改造方式,为居民量身定制“一卫一方案”。
在此前提下,长宁区2021年计划推进的3.2万平方米、5个项目的非成套新式里弄房屋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已基本竣工,为居民带来了期盼已久的“独卫”。下一步,还将叠加实施房屋外部大修,实现群众居住环境“从里到外”全面改善。
——优环境——
精品小区“遍地开花”,颜值品质双提升
随着非成套改造基本完成,不少小区加入到精品小区建设的队伍当中,进一步美化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长宁区约有1000万平方米的售后公房小区,数量相对庞大。2017年,辖区内3个小区涉及的21万平方米率先试点开展精品小区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居民的认可,于是从2018年起,长宁区按照每年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速度,持续推进售后公房小区的精品小区建设。
截止目前,长宁区已累计开竣工513万平方米精品小区建设工程,皆呈现出焕然一新、独具特色的面貌。例如,以“AI智能”见长的新泾六村、以“社情民意气象站”主题贯穿设计的纺大居民区、以公园式特色打造的虹旭二小区等,皆是其中亮眼的存在。
位于仙霞新村街道的虹旭二小区属于典型的老式公房小区,此前公共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2018年启动精品小区改造,住宅变新了、道路拓宽了,还增加了停车位,并重新布局了小区绿化,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虹旭二小区不仅实现了‘穿衣、戴帽、换胆、改水、整区’,还根据小区的特点和居民需求,制定并实施了更加细致的改造方案。”作为仙霞新村街道虹旭二小区精品小区建设阶段的施工负责人,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吴宏亮对于小区的改造过程记忆犹新。他表示,除了基础的房屋修缮、完善设施、改善环境等项目外,小区的施工方案通过“五位一体”会议,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在改造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精准改造,既增进了人文关怀,还凸显了独特的区域特色。
提到虹旭二小区的精品小区建设的特别之处,吴宏亮表示,一方面是小区公园式的空间布置;还有就是对横亘在虹旭一、虹旭二两个小区间的水泥围墙的改造,墙面拆除、改为景观绿地,不仅让整个居民区得以贯通,邻里间的距离更加紧密相连,也为社区增添了温馨和活力。
纷纷焕然一新的社区面貌,切实印证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为原则,让居民群众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参与精品小区建设全过程的重要性。
接下来,长宁区将按照“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计划一批”的建设节奏,滚动推进辖区精品小区建设,并制定出台2.0版实施意见,指导后续升级版精品小区有序建设,同时做好建设后移交,形成“质价相符”后续管理机制。
——提品质——
加装电梯拔地而起,“载”起居民幸福感
居住条件和环境大幅提升后,居民对生活品质自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加装电梯成为老旧小区的“新时尚”,越来越多居民期盼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住上方便舒适的电梯房。这样的“加梯梦”,正在长宁加速实现。
“满怀希望一整年,加装电梯终实现,真的要感谢政府感谢党。”2021年6月,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13台电梯集体开工,成为全区首个加梯“全覆盖”的小区,这让加梯自治小组组长郭亮十分激动,他在开工仪式上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
上航新村是建于1990年的售后公房,其中居住着318位60岁以上老年居民,占总人口数的49%,加梯需求尤为迫切。好在该小区因党建基础好、群众基础好、硬件基础好,具备整小区推进加装电梯的条件,这让居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为推进这项民心工程顺利实施,市安监所、区房管局跨前服务,为上航新村举办长宁首场加装电梯房屋安全性论证专场专家评审会,对上航新村13台加装电梯进行成批安全性论证,做到了程序精简、时间缩短、费用减少“三个得益”。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居民提出的设计方案调整优化问题,市安监所、区房管局出谋划策,组织专场研讨会,开辟绿色通道,为上航新村度身定做最优方案,让老百姓少跑腿、享实惠,力争早日实现“加梯梦”。
如今,一座座崭新的电梯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长宁的老小区拔地而起。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开工加装电梯401台,其中竣工171台。
“有了电梯上下楼方便多了,几秒钟直接上到6楼。”家住天山路街道纺大居民区的曹老伯,便是加装电梯的受益者。不久前,其所在小区3台电梯同时竣工,彻底解决了已85岁高龄的他曾经面临的“上下楼”难题,实现“一键直达”的便捷生活。
在推进加梯工作过程中,长宁收获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如成立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服务中心、通过对全区既有多层住宅情况进行排摸和加梯可行性分析,制作长宁区加梯地图、推进整小区加装、成片集中审批、把加梯工作和精品小区有机结合等,已经形成了“全覆盖征询、全资源调动、全方位指导、全过程管理、全要素维保”和“整小区推进”的“五全一整”长宁工作模式。
未来,长宁区将通过不断开拓创新,落实加装电梯后续维护保养问题,进一步完善加装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真正解决加梯的后顾之忧。
部分图片由区房管局提供
文字/图片:徐梦露
编辑:王梦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