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区功能,不断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 媒体视野中的长宁 发布时间:2025-08-09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8月的第一周,长宁区多角度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治理样板的生动实践受到了《光明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高度关注。8月6日,舞动长宁·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终评也在长宁启幕,6部经典作品将于本月在国际舞蹈中心展开角逐。让我们和记者一起来看,长宁都有什么精彩瞬间~


“微更新”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8月5日,《光明日报》、光明日报APP、光明网报道:城市“微更新”避免大拆大建、注重绣花式治理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战略要求和实践方向,已经成为回应民生关切、体现治理温度、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上海江苏路社区建设改造紧密围绕“15分钟生活圈”,大幅优化教育、养老、体育、医疗等基层配套服务。


图片《光明日报》相关报道


17米路面精修,背街小巷享宁夏


8月4日,《文汇报》头版头条、上观新闻报道:去年,江苏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曹蕾发挥自身区人大代表的资源,撬动多方共同修路,解决了长宁区镇宁路405弄路面坑洼积水问题;今年,借由“多格合一”机制,街道干部进一步整合资源,对17米路面进行常态化维养及周边管道疏通。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问题是在路面,根子是在人心。修好了这17米,更是跳出“17米”来看待基层问题的解决路径。


图片《文汇报》相关报道


以“质价相符”重塑物业服务生态


8月6日,《新民晚报》头版头条、上观新闻报道:申城一些小区正在探索构建物业服务和费用标准动态平衡、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体系,逐步形成“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新生态。长宁区北新泾街道新泾六村曾有业主因隔壁租户养宠扰民拒缴物业费12年,居民区党组织联动多部门走访调查,确认业主诉求合理,于是与房东明确合约到期不续租,及时清退租客,业主满意并补缴了欠费。


图片《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500元/12节课,“市民日校”报名开启,16万人同时在线抢课


8月3日、4日、5日,《解放日报》头版、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报道”“上海早晨”“新闻坊”栏目、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栏目、上观新闻、阿基米德APP、周到上海APP报道:8月3日上午10点,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秋季班开启报名。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分校、静安区文化馆分校以183门课程并列总课程数第一,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分校新增课程80门名列新增课程数第一。


8月4日中午12时,首次推出的上海市民日校启动报名。新长宁东展教育集团集团在夜校开设了12个教学点、105个班级,总计67门课程,截至4日13时,已有1600位学员报名;在日校开设了9个教学点、22个班级,总计20门课程,一小时内就有343人报名。夜校与日校解决了周边居民文化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图片《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玉兰讲堂”:与自然对话


8月4日,《新民晚报》、上观新闻报道:长宁虹桥人才林是长宁区新打造的一座“儿童友好型”口袋公园,面积达3270平方米,近日已全新亮相。公园东南临绥宁河,西接迎乐路,北邻广虹路,与虹桥人才公寓紧密相邻,是虹桥商务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补充。


图片《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公证提存”,守护好父母养老钱


8月2日,《新民晚报》报道:2月,长宁区启动上海养老机构预付费公证提存监管平台,标志着上海市在养老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方面迈出重要一步。活动中,多家养老机构与公证机构共同签署《合作框架意向书》《养老机构入驻平台意向书》。此次推出的“银行存管+公证提存”监管养老机构预付费模式,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签约、付费、履约、纠纷处理等环节的线上操作,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和透明度。


图片《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下一部“爆款”舞剧在哪里?6部作品在沪角逐“荷花奖”


8月6日、7日,人民日报APP、《解放日报》、《文汇报》、新闻综合频道“上海早晨”栏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栏目、上观新闻、阿基米德APP、澎湃新闻APP、澎湃新闻报道:8月6日,舞动长宁·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终评在沪启幕。来自全国的6部舞剧作品《雷雨》《杨家岭的春天》《破冰》《英歌》《10909》《孩儿枕・家和兴》将在半个月时间内,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逐一上演,角逐这一中国舞蹈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奖”。


图片《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图片《文汇报》相关报道


上海“小发明家”陈俊涵用创新点亮成长之光,上榜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8月7日,上观新闻报道:近日,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出炉,上海2名同学入选。其中,15岁科创少年、上海市娄山中学学生陈俊涵,作为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用创新点亮成长之光,榜上有名。

图片《上观新闻》相关报道



资料来源于上述媒体

编辑:史焕焕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