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低空经济“会客厅”,也是企业出海“候机厅” | 媒体视野中的长宁 发布时间:2025-09-13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9月10日,由中宣部组织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并探访携程、博世等企业总部。长宁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上海市域范围内唯一的中心城区,也是上海市唯一入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的城区,在产业发展与民生实事上的做法与成果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一起来看看,最近长宁都有什么新亮点~
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大虹桥”:既是“会客厅”也是“候机厅”
9月10日、11日、12日,新华社APP、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工人日报APP、中工网、科技日报APP、中国科技网、中国妇女报APP、中国妇女网、界面新闻、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东方网报道:在9月10日的“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中,东虹桥集团表示,落户企业既可以享受长宁区的“企业贷”政策,也可以享受虹桥商务区的“企业贷”政策,还可以叠加市级政策。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还推出了特殊人才引进、优秀人才租房补贴等政策服务,点对点上门服务,政策红利切实从“云端”落到企业发展中。作为东虹桥片区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这里现已集聚4000余家企业,其中约25%为外资企业,“在全球经济承压的背景下,临空经济示范区2024年仍实现了经济总量11.8%的逆势增长,其中外资企业贡献度达50%”。“商务区以及临空园区给到我们很多政策上的服务与支持。”博世全球商业服务亚太区总裁舒马遥说。
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名单公布
9月8日、9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要闻版、《文汇报》要闻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上观新闻、界面新闻、第一财经报道:为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着力惠民生、促消费,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商务部等部门确定了第二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地区30个,包括上海市长宁区等。
《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文汇报》相关报道
目标超7万亿元 体育产业如何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十五分钟健身圈” 完善群众身边运动场
9月9日,CCTV13“东方时空”栏目、央视新闻APP报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各地通过打造嵌入式体育设施等多种方法,落实“十五分钟健身圈”。在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的一个小区内,面积超200平方米的智慧健身体育场宽敞又整洁,这里不仅有智能竞赛车、腿部屈伸、推胸划船等抗阻训练器材,还有跳格子、标志尺、短跑道等适合儿童运动的亲子趣味区,吸引不少附近居民前来锻炼。
CCTV13“东方时空”栏目相关报道
家门口参与立法
9月12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APP、人民网报道:近日,《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正案(草案)》《上海市法律援助若干规定(修订草案)》立法意见征询会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举行。截至今年8月,该立法联系点完成109部国家法律草案的立法征询工作,汇聚意见建议4984条,387条建议意见被研究吸纳。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AI正走进商场柜台边菜场摊位前
9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上观新闻报道:百联股份引入“AI精准客流分析系统”,并在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等多个商业空间试点。以近期入驻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的5000平方米超大生鲜超市——品上生活为例,门前那座下沉式舞台原本是常规的营销空间,如今,它靠客流数据实现了“分时段精准运营”。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政策没看懂?科长来解读!上海这个区让惠企政策从“知道”变“享受到”
9月5日、6日,《文汇报》要闻版、《新民晚报》、上观新闻、阿基米德APP、东方网报道:在9月5日举行的2025年长宁区“政府开放月”主题活动暨“最虹桥·优化营商环境”专场活动上,长宁区在全市首发“最虹桥·科长讲政策”2.0版,同步在全市率先推出开店“一件事”线上全流程一键引导办理,让更多企业从“知道政策”到“了解政策”,再到真正“享受政策”。长宁区区长刘平表示,将持续增强政策文件的可及性与可读性,持续打响“政府开放月”品牌、提升政务公开质效,以更高质量政务公开服务保障长宁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
《文汇报》(左)《新民晚报》(右)相关报道
夏夜生活
9月7日,《解放日报》要闻版报道:“WOW!ASIA虹桥南丰城亚洲美食嘉年华”于8月28日至9月7日盛大启幕,虹桥南丰城以“亚洲美食”为纽带,同步联动亲子主题展览与白领休闲场景,既为品质家庭打造“一站式”遛娃地,也为白领群体提供减压游逛选择,全方位激活长宁区夏夜消费新动能。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一杯咖啡的温暖武夷路开设爱心咖啡市集
9月5日、6日,新闻综合频道“上海早晨”“新闻坊”栏目报道:9月5日是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一场名为“一杯咖啡的温暖”的公益主题活动开展。在长宁全新升级的武夷新秀汇开设了爱心咖啡市集,每买一杯咖啡可为孤独症儿童等需关爱群体献上一份爱心。
从“拒缴”到“主动缴” 重塑物业服务生态
9月8日,《中国城市报》专版报道:近年来,长宁区北新泾街道通过推进架空线入地等“五个全覆盖”工程,城区面貌显著改善。面对“12345”投诉率高的这一治理难题,街道创新推出“五民工作法”,即通过“集民意、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明民责”全过程、多维度促使物业治理进入良性循环通道,提升群众满意度。截至今年7月25日,辖区物业费整体收缴率从攻坚前(2024年底)81.21%跃升至91.68%,累计推动2251户居民完成补缴,31个小区均实现正增长。与此同时,自今年3月以来,街道热线工单满意率逐月上升,物业类投诉量逐月下降,四个月内降幅达50%,成效显著。
《中国城市报》相关报道
资料来源于上述媒体
整理/编辑:史焕焕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