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新提升 | 媒体视野中的长宁 发布时间:2025-10-25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本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报公布后,长宁区广大干部群众第一时间收听收看、认真学习,倍感振奋。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抓发展、谋改革、惠民生、优治理,长宁正持续推动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新提升,人民城市建设展现新气象。让我们跟着记者看看长宁都有什么新举措~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
10月24日,《解放日报》头版、《文汇报》要闻版、上观新闻报道: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要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深化“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努力供给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深度全景推动城市更新,打造更加宜业、安居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样板,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完善安全韧性城区建设体系,深化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深度融合,深耕“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加快形成主导产业强劲引领、新赛道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以科技造福民生,努力供给更加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深度全景推动城市更新。
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长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群众表示,“十五五”期间将推动实现区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以稳就业为重,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落实落细稳岗扩岗相关政策,发挥五方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培训模式形成,促进劳动者以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长宁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精品城区
10月20日,《解放日报》专版报道:“十四五”以来,长宁区聚焦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把握“大虹桥”“数字化”战略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长宁地区生产总值达2789亿元,是2020年的1.8倍,“十四五”前四年平均增长7.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亿元,年均增长8.8%。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2025中德贝多芬青少年音乐节:德国莱茵剧院合唱团唱响长宁
10月23日,上海日报、CNS、上海国际门户网站、中国城市网、中华网报道:莱茵歌剧院合唱团于10月18日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艺术中心演出,指挥为约翰内斯·迈克尔。该活动为2025中德贝多芬青少年音乐节的一部分,旨在庆祝中德音乐合作。节目《当贝多芬遇见阿黛尔》将贝多芬、威尔第与舒曼的经典作品与英国歌手阿黛尔及皇后乐队的流行金曲相融合,实现了流派、时代与文化的跨界联结。
来虹桥草地音乐节感受视听盛宴,在上生·新所“邂逅邬达克”,金秋长宁太“好玩”了
10月20日、21日、22日,澎湃新闻、东方网、周到上海APP报道:10月25日起,2025虹桥草地音乐节将在长宁的公共文化空间与市民朋友见面。10月26日,在上生·新所(延安西路1262号)孙科别墅内呈现的《城市邂逅邬达克》主题展览也将拉开帷幕。展览期间还将推出一系列跨界活动:声音纪录片《倾听长宁:海派考古》第四季将用声波解码城市记忆;定制微旅行路线将带领参与者实地探访建筑瑰宝;哈啰单车主题车刊则让邬达克的建筑美学流动于城市街巷。
“何以敦煌”大展重返上海 人气爆棚本月已约满
10月23日、24日、25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报道”“新闻坊”栏目、东方卫视“东方新闻”“看东方”栏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栏目、阿基米德APP、周到上海APP报道,微信公众号“话匣子”发文:去年亮相中华艺术宫的敦煌艺术大展吸引了30万中外游客在上海看敦煌。今天“何以敦煌”展览重返申城,亮相上海市长宁区的艺丰中心,免费向公众开放。在仙霞路娄山关路路口,醒目的莫高窟门楼吸引众多市民重返敦煌。展览实行预约制,目前预约名额开放到11月21号,已全部被约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3月31号。
活力拉满,构成城市奋进之姿
10月18日、22日、23日,《文汇报》头版、《新民晚报》要闻版、中国新闻网、新闻综合频道“新闻报道”“新闻夜线”“上海早晨”栏目、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栏目、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早新闻”栏目、阿基米德APP、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看看新闻网报道,微信公众号“话匣子”发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GDP同比增速达到5.5%,跑赢全国水平。把视线转向工业软件领域,一家独角兽企业黑湖科技跑出惊人的加速度:去年11月以来,每季度增速保持在60%以上;过去一个季度,新增近千家企业客户,覆盖汽车、食品、电子等重点行业。“上海这样一片创新的土壤,最有机会做出新一代的工业智能体,”周翔宇对未来信心满满:“借助世界超级枢纽的优势和国际化底蕴,黑湖科技会加速推动业务走出去,并把全球资源引进来。”
上海民营经济人士共话初心担当 理想信念报告会凝聚奋进力量
10月21日、22日,《解放日报》要闻版、中国新闻网、上观新闻报道:21日,以“初心如炬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上海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报告会暨主题活动举行。活动现场,春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正华,黑湖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周宇翔分别以《怀三爱之心 载春秋之程》《让创新走进工厂 AI驱动柔性制造新未来》为题作TED演讲,生动诠释企业家精神与责任担当。
春秋航空逆风飞扬:下一个五年“东西协同发展”
10月23日,《解放日报》特刊报道:过去五年,春秋航空逆风飞扬,自2023年开始,不仅率先重新实现盈利,还一直是中国内地经营状况最好的航司。今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净利润达11.69亿元,尽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春秋航空依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沪企“走出去”,欧企雅苒为何愿牵线
10月20日、21日,《文汇报》要闻版、上观新闻报道:在昨天长宁区举行的“最虹桥”国际商务圆桌会上,总部位于该区域的欧洲企业挪威船级社、英格卡、凯谛思、奥煌检测等企业相关负责人探讨如何帮助长宁以及上海的企业高效进入欧洲市场。年初至今长宁区对欧洲国家的出口增速高于区域出口总体增速,在全市范围内也处于领先,企业出海潜力大。面对出海前景广阔的欧洲市场,长宁将进一步提高服务精准性,做强“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进虹桥企业出海总部集聚区建设,构建“产品出海、投资出海、服务出海”的全方位支撑体系,形成政务服务、市场化专业服务清单,助力更多企业从长宁出海发展,促进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文汇报》相关报道
茶饮巨头和AI领军企业为何都选择长宁?
10月23日、24日,上观新闻报道:10月23日,在2025长宁海外联谊会年会暨长宁香港澳门联会成立仪式上,西井科技、霸王茶姬以及氦豚科技等三家企业作为长宁港澳联会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在上海发展壮大的历程。当天,长宁海联会、海外侨团、专业服务企业代表等还共同启动了企业海外合作长宁“侨头堡”服务站,助力更多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
“小马桶”里也有大民生,上海多举措提升居民幸福感
10月23日、24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APP、新华社APP、人民网、新华网报道:2024年初,长宁区相关部门围绕倒粪站点位清单,逐一现场查看排摸,确定当时长宁区尚余2处共6户零星点位的非旧改地块无卫生设施住房。江苏路285弄的3户人家因不具备后期加建卫生设施的空间条件,采取协议置换的方式,将该处3户居民安置到周边晨建公寓的空置房源中。愚园路1407弄的3户则采取抽户改造的方式,为居民增设独立卫生设施,即抽取同幢1套使用面积为18平方米的公房,将其改造成3间独立卫生设施用房。
让文明创建成果可感可及
10月19日,《新民晚报》、上观新闻报道:在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进程中,长宁区将文明单位创建作为提升城区软实力与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以“学思想 见行动”主题活动为牵引,推动文明创建实现从“单位共建”到“城区共治”的深度转型。各文明单位主动融入城区发展大局,通过打破条块分割壁垒、强化区属联动协作,构建起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治理共参的文明创建新格局,为城区治理现代化注入多元合力。
《新民晚报》相关报道
破解会车难题、推动保租房建设… 长宁工会“民主样本”:职工的每句话都能变成实在事
10月20日,上观新闻、阿基米德APP报道:“没想到外卖小哥的呼声,真能变成全区着力推进的行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感慨,源自全市首家职工代表工作站的高效履职;武夷路153弄早高峰人车分流的顺畅,离不开西井科技工会以“楼宇议事会”联动多方破解会车难题;外资企业博世职工能提200多条意见完善员工手册,得益于企业规范的基层民主机制——这些发生在长宁的鲜活场景,正是区总工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资料来源于上述媒体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