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上新”,百年的中山公园越变越美 发布时间:2022-08-28

中山公园三号门附近的长廊日前上新啦!众多老照片带你“穿越时光”,了解这座百年公园的更多故事。


1.jpeg


去年以来,中山公园围墙打开工程给这座百年公园带来不小的变化。以此为契机,近日,中山公园管理方在靠近三号门的白色长廊里展示了不少百年公园的老照片以及中山公园著名的“十二景点”,现选取部分展示照片,带大家一起换个角度逛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历史风貌


2.png

牡丹亭旧照


3.jpeg

六角亭


4.png

铜顶


5.png

陈家池


6.jpeg

四不像旧照


7.jpeg

铜顶旧照


8.jpeg

1953年丰子恺与妻子、次子

在中山公园


9.png

50年代市民与四不像合影

(陈庆提供)


10.png

1960年市民与铜钟合影

(翁金明提供)


中山公园十二景点


银门叠翠


11.jpeg


即公园一号门(南门)区域。公园南门始建于1917年,2001年因地铁2号线建设需要,改建为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广场绿地,保留原有的香樟树林,设置架空式弧形园门、大型景观石等,与都市市容景观融为一体。


荷池清月


12.jpeg


即荷花池。1937年堆造西山时,形成池塘,成为公园主要景观之一。池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对西草坪,绿化设置富有特点,黄杨造型的“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别具情趣。


绿茵晨辉


13.jpeg


即大草坪。公园内分布三处草坪,其中有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大草坪区,绿茵绵延,视野开阔,周围有众多景点簇拥,富有自然风光,是公园英式景区精华之所在。


石亭夕照


14.jpeg


即大理石亭。大理石亭是1935年迁建园内的西方古典主义园林建筑,由侨民爱斯拉夫人(Mrs. Eaward. Ezra)给公园赠建,它的阶、栏、台、柱、壁以及两尊西洋女神雕像等均以大理石制成。


花墅凝香


15.jpeg


即牡丹园。建于1956年,内有始建于1916年的牡丹亭(原名中国式凉亭)。牡丹园以盆景式树坛为中心,有大小多个牡丹花坛和有历史记载的“殿春花墅”遗风。据悉,公园牡丹最早来自长宁法华古镇,自南宋初期洛阳花工来此避难开始栽植,明代已发展至15种名品,至乾嘉年间盛极一时,尤其以漎溪园、香花草堂等品种称绝江南。


林苑耸秀


16.jpeg


即山水园。1947年上海市工务局扩建植物园,从市区各公园、苗圃以及东南各省移植树木共159种。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补充和丰富植物品种,使植物标本达到400余种,成为上海市植物种类最多的公园。


双湖环碧


17.jpeg


即鸳鸯湖。该处是1958年扩建公园时,以人工挖湖筑山造成,以后又植树造林、围砌湖岸,形成“凹处聚水凸为山”的鸳鸯湖景区,四围碧水清澈,景色清新。


芳圃吟红


18.jpeg


即月季园。据悉,月季是公园的特色花卉,起初在园内散植,为方便游客观赏月季而辟建月季园,成为旧上海著名的月季培植园地。1956年扩建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两处月季园。2001年再次扩建,使园地面积扩展到3300平方米。


旧园遗韵


19.jpeg


即二号园门。后门园区原来是英商霍格的私家“兆丰花园”,1914年花园改建为公园时,园门即设在现址。近百年来,这里林木蓊郁,风貌依旧,颇具幽思。


独木傲霜


20.jpeg


即大悬铃木。据载,大悬铃木来自意大利,1866年由花园园主霍格种植,至今已经历150多年沧桑岁月。现在已是华东地区树冠最大、树干最粗、树身最高的悬铃木。


陈家池


21.png


虹桥蒸雪


22.jpeg


目前,陈家池和虹桥蒸雪这两个景点都在北横通道施工区。



资料由中山公园提供

文字:李媛媛

编辑: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