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个线上展览,带你了解中共一大纪念馆油画《黎明即起》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0-19
“阅读与创作——红色故事主题创作展”近日在线上开幕。本次展览围绕永久入藏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油画《黎明即起》展开,从前期阅读的文集、出版物到写实绘画用到的模型,再到一张张小稿与素描稿,借助高科技的力量,静态的油画动了起来。观众在“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内就可在线观展,一览《黎明即起》的创作全过程,并在党史专家的解读下,重溯那段红色党史故事……
《黎明即起》数字动态作品截图
油画《黎明即起》由青年艺术家刘双和朱颖共同创作。画作描绘了毛泽东、董必武两位代表在博文女校中探讨交流的历史瞬间。黎明的曙光,翠绿的树叶,笼罩着一层薄雾的窗外,朴素而雅致的石库门房间,投入交流的氛围……整个画面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韵味。
在展览中“序”的部分,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主任张玉菡为观众做了线上导览,解读《黎明即起》背后的故事——1921年7月,位于白尔路389号的博文女校,悄悄住下9位客人,他们就是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毛泽东和董必武,分别住在楼上西厢房后间、东厢房后间。会议期间,两位代表常常在一起商讨、交流,满怀对革命的憧憬。
创作《黎明即起》时,刘双和朱颖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史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对画作背景的静物道具做了细致的考证和深入的研究,这些道具均呈现在了此次展览中。
创作团队在现场取景
由于缺乏部分写实绘画必需的历史素材资料,使得这张作品在人物形象创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创作者为画中两位代表的人物造型使用了3d建模。本次展览中,两座3d打印头像模型也在线上与观众见面。
为了尽力在画作中还原历史,创作团队多次前往现场取景,深入了解相关史实。与此同时,还对当时的衣物服饰进行了考究。这些创作经历也在本次线上展览中有所介绍。
创作团队考察石库门建筑
通过全体创作团队的努力,展览尾声,数字化后的《黎明即起》以动态的方式,立体生动地呈现给线上观众。动态画面中,拂晓时的暗色慢慢被朝霞驱散,黎明即起……
油画《黎明即起》正在创作中
本次展览由长宁区图书馆主办,上海青年写实绘画沙龙协办。展览将持续至10月31日,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观看。
图片来源于长宁区图书馆
文字:甘力心
编辑:李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