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渔路上这些“小木块”,竟蕴含着几千年的“大智慧” 发布时间:2023-10-12

榫卯,被誉为我国的“家具之魂”,在一转一折、一榫一卯之间,凝结着古人千年的智慧和技艺。近日,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外墙的“非遗快闪”橱窗,展出了30余件榫卯木质器具,让来往市民感受我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或长或短,或高或低……北渔路95号的沿街橱窗内,一件件由两个木构件凹凸结合所连接的木质结构,引得不少行人频频侧目。这些组合起来的小木块,便是我国古建筑和木制器械等产品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



榫卯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距今已有近七千年左右的历史。其凸出的部分为榫,凹进的部分为卯,加固物件时无需使用钉子,只利用其本身的结构特性,便能达到稳定牢固的效果。榫卯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橱窗内,不仅有传统粽角榫、楔钉榫,还展示了云型插肩榫、托角榫等不同的结构,让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我国古代工匠凝结数千年的智慧。




除了榫卯,橱窗中还以文字的形式介绍了榫卯的产生、传承、发展以及在古今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展出了数件传统木工工具。这些逐渐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老物件,也让来往市民感受到了我国传统工艺的魅力。“过去只知道榫卯是我们国家木工的‘独门绝技’,但对此没有更多的了解,下班路上看到这个展览,涨了不少知识,值得停下来看看。”市民陈先生说道。



撰稿/摄影:甘力心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