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教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亮新招 发布时间:2024-10-27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生物和体育学科教研联盟展示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举行。
生物学科的展示课堂上,一次数字化教学工具与实验室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生动上演。在生物组教师殷晓悦的带领下,同学们围绕《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展开了相关实验。然而,由于所需的超净工作台数量有限,同学们需要分组轮流进行实验。
怎样让等候实验的同学们有事可做?带着这样的思考,殷晓悦想起了无线录播系统。“通过无线录播系统,我们能够将实验室里学生动手操作的画面以及操作结果实时转播给课堂中的学生,让课堂学生担任‘小评判员’,关注实验学生的对错情况,更加全面、专注地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去。”殷晓悦介绍,加入这样的“生生互评”环节后,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活跃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篮球全队攻防战术(18-8):进攻2-1-2区域联防》体育学科公开课中,教师李晓明加入了光电球这一智慧小道具,通过不同指示灯光的变换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积极使用1-3-1落位的建模思想,通过不同的变量运用,人数变化、环境变化,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更好地应用战术策略。
数字化工具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天山学校的课堂不断涌现新的活力。此前,生物组青年教师吴承翰在《蛋白质工程是基因工程的延伸》一课中,就曾整合多种数字化资源,将高深的蛋白质工程实验通过模拟的形式生动呈现。与此同时,他还在高中教学中创新性地加入SWISS-MODEL在线蛋白结构模拟工具、国际蛋白质结构数据库(PDB)等数字科研工具,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物,探索生物学科的魅力。
近年来,天山学校秉持“为生命成长导航”的办学理念和“培育生命科学素养”的特色定位,积极打造生物创新实验室和AI智慧教室,以长宁数字基座平台为基础进行数字化创新实践。学校表示,未来将以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特色课堂赋能教学,以学校特色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贯通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及个性化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华师大附属天山学校
撰稿:何郁柠
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