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让中学生体验古代文人的雅趣 发布时间:2025-04-27
一盏香炉,一缕青烟,在这样的环境下谈古论今是怎样的体验?近日,2025年长宁区“国风中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进校园活动来到延安初级中学,与学校师生闻香论道。
活动邀请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人香道”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清以《生活中的香事美学》为主题,与师生们分享了许多关于文人香道的故事和知识。
“古代的焚香抚琴,就是一边弹着古琴,一边闻着香气,使我们的鼻子得到了很好的养生,耳朵又听到了非常美妙的声音,陶醉于其中,更加的舒服。”“古代人是非常讲究生活美学的,家里每个角落、每个地方都要布置得非常好看。”……讲课中,吴清从中国古代用香的历史讲起,时而向大家介绍古代文人墨客清雅的娱乐活动,时而结合古画上的各种细节向大家分析古人的生活方式,趣味十足。
“香料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存在,甚至在我们学校里也有哦!”为了更好地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吴清还向学生们提问,“大家想想,我们学校里有哪些植物能作为香料使用?”问题一经抛出,立刻引得学生们一阵好奇,紧接着大家纷纷思索探讨。海棠花、薰衣草……不一会儿,台下各种回答声此起彼伏,现场气氛异常活跃。40分钟的课程,让学生们听得意犹未尽。
“今天这堂文人香道课,让我了解到许多古代历史文化,特别是一些古人玩香时有趣高雅的娱乐方式。”六年级学生小李表示,老师的讲课打开了自己的眼界,“香不只是一个与礼仪祭祀有关的东西,也是我们平民大众可以去享受、要去传播的东西”。
“像这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解非遗传承的课,对于拓宽我们在校学生的知识面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觉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树立孩子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也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校老师王烨表示,讲座内容丰富,展示的书籍、绘画等,对于启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我们也非常希望有更多类似的讲座学习,能到学校来让学生们多多获益”。
学校一楼的非遗角可以认识更多香具,了解中国香道文化。
今年,由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和区文旅局主办的2025年长宁区“国风中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来到长宁校园,通过“非·长”传习工坊的形式,帮助广大未成年人深入学习了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撰稿/摄影:陈容超
编辑:毕扬静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