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就业赋能”!15名学员开启砚雕技艺学习 发布时间:2025-11-06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长宁区人社局创新打造中国(上海)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基层联络点,积极串联市级实训场地资源与劳动者技能提升需求,在“非遗传承+就业赋能”领域打造闭环服务,让高技能实训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用户与劳动者之间的“桥梁”。


近日,作为联络点之一的天山路街道尚创汇驿站发挥纽带作用,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吴宝平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及15名对非遗砚雕感兴趣的学员,免费对接上海市公共就业实训基地手工制作实训室,提供专业场地与设备支持。


图片


“实训基地位置优越,配置完善,环境适宜,感谢联络点的牵线搭桥,让学员们获得了一次非常好的实训体验,而且联络点不仅免费提供教学场地,还通过联动企业、民非组织、行业协会,为非遗技艺的传承搭建了从教学到转化的平台。”吴宝平对联络点的服务给予高度认可,并明确表示将继续与驿站合作开展公益培训,共同打造“非遗惠民”品牌。


记者了解到,本次实训由吴宝平主导,他不仅传授传统砚雕技艺,还融入三维视图、黄金分割等现代美学概念,将篆刻与砚雕技法跨界结合,让学员在掌握非遗技艺的同时,所学更贴合当代审美与市场需求。


图片


学员通过亲手雕刻砚台,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张力”,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可转化为就业竞争力的技能。来自天山路街道的小王、小李两名学员把社区里的梧桐树雕在砚背,他们已计划通过实训掌握的技艺走自主创业之路。


小王表示,“等将来创业稳定了,要开个砚雕体验班,让社区的孩子知道我们天山路不仅有老弄堂,还有能传下去的老手艺,实现技能在手、就业有路。”


“对于我们而言,联络点不仅提供免费技能学习,还后续对接作品展示、岗位推荐、创业孵化支持,解决‘学会技能后怎么办’的后顾之忧。”小李笑着说道,“这种‘非遗+就业’的模式,为我们开辟了新的就业赛道。”


图片


联络点以“提升劳动者技能、促进就业”为核心目标,而这种“联络点搭桥+市级基地供给”的模式,既无需使用者双方承担场地成本,又保障了技能实训的专业性,让稀缺的实训资源真正服务于文化传承与技能教学,更延伸至就业创业全链条,实现“多方满意”。


据介绍,区人社局还将广泛拓展非遗课程体系,引入紫砂、篆刻等多元门类,建立“学员—技师—大师”阶梯式成长路径。


图片


此外,区人社局也将继续以尚创汇联络点为范本,进一步拓展区内多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基层联络点,引入宝玉石和金银器鉴定、服装制版师、摄影等优质实训课程,以满足基层联络点周边企业培训意愿。同时,推动培训资源进一步下沉街镇,让优质实训资源成为就业创业的强力“助推器”。



图片来源于区人社局

撰稿:李婷婷

编辑:竺嘉茹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