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生态学专家走进娄山中学 发布时间:2025-11-23 信息来源:上海长宁

近日,娄山中学依托“长宁区生物多样性主题科普宣传”项目,开展系列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在学校的生境花园中,“网红”生态学专家何鑫手持望远镜与相机,带领同学们在一草一木间探寻鸟类的踪迹。


图片

图片


“地上的白色鸟粪真的是粪便吗?”“随意拾起草丛中的一根羽毛,如何判断它是属于鸟的哪个部位的?”在娄山中学的生境花园里,一堂就地的鸟类生态科普课正在上演,在何鑫生动的讲解中,各类有趣的生态小知识被娓娓道来。


七年级学生罗翊程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手中的羽毛,听得入神。“今天收获特别大!以前逛花园时很多生物都不认识,今天不仅弄清了它们的名字和习性,还学到了很多生态知识。比如,鸟的白色排泄物其实是尿酸结晶,这个我之前完全不知道!”他兴奋地说道。


图片


这堂“就地取材”的鸟类生态课,正是娄山中学立足“长宁区生物多样性主题科普宣传”项目所开展的系列生态教育实践活动之一。作为上海市首个建在校园内的生境花园,这里不仅是植物与鸟类的栖息地,更成了学生探索自然、融合学科的鲜活课堂。


图片


“借助科普宣传项目的契机,我们将科普宣传转化为系列跨学科的融合实践。”娄山中学跨学科项目负责人王荣介绍,“我们将‘网红’生态学专家——上海自然博物馆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何鑫邀请进校园,带领同学们走进学校的生境花园,开启一次基于真实情境的生物多样性探索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调动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希望他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更加热爱校园与生活。”


图片

图片


而在此之前,学校已围绕“保护鸟类”开展了多项生态科普活动:生物老师带领学生走进鸟类的世界,语文老师通过生态文学读本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人工智能老师则指导学生创作以保护鸟类为主题的AIGC图像……在跨学科实践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保护鸟类”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成为积极的探索者与创作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娄山中学学生围绕保护鸟类主题创作的AIGC图片


据了解,娄山中学在今年9月举办的“大科学”教育生态项目发布会上,正式提出了以科技、人文、艺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大科学”育人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多元开放的育人新生态。“从一节生动的生态课,到一个系统的‘大科学’教育体系,我们希望将科技、艺术、人文等多学科思维融合在一起,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助力其成为具备综合素养的未来创客。”王荣表示。



图片部分来源于娄山中学

撰稿/摄影:何郁柠

编辑:史焕焕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